(資料圖片)
南漳縣武安鎮白龍池村因地制宜,引進菊花特色產業,帶動了周邊村民就業,助力農民增收,真正讓昔日荒坡地變成了群眾致富的“金山”。
在武安鎮白龍池村的菊花種植基地,一派繁忙的景象。村民們有的栽種幼苗,有的鋪設水管 ……現場分工明確,忙而有序。
湖北有富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敖武介紹說:“我們現在種的是杭白菊,主要的價值是飲用和藥用,一般三到四月份種植,九到十月份收獲,像這種新開的坡地,一畝地的產值大概在7000元,可以產鮮花一噸左右。”
“這片地從90年代初,村里大量的人口外出務工以后就荒廢了,將近30年,沒有任何盈利。”武安鎮白龍池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秦愛民說。
武安鎮白龍池村地處偏遠,生態環境好、山林面積廣闊。但是村里的勞動力以老人和婦女為主,“村兩委”結合地理環境和勞動力現狀,決定發展菊花產業。今年初,白龍池村“村兩委”積極引進湖北有富農業有限公司,流轉了200畝土地,讓杭白菊在這里安了家。
武安鎮白龍池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秦愛民說:“從開始翻地到栽種、管理采收,整個過程完全依靠人工,每畝地為農戶增收務工費1500元,租金是200元一畝,為村集體一年創收4萬元。”
杭白菊的采摘期長,具有觀賞藥用價值。盛花期可以吸引游客休閑賞花,促進農旅融合發展,還能有效帶動村民務工、村集體增加收入。
湖北有富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敖武說:“我們的采摘期從9月份到10月份,大概有1個月的時間。現在我們和藥廠有合作,銷售不成問題。”
有了訂單保證,白龍池村還將對村民的閑置土地和荒坡進行規劃,計劃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將菊花基地擴大到500畝。
武安鎮白龍池村黨支部書記 秦愛民說:“我們村是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等到菊花開的時候,我們計劃發展鄉村游,為村民提供更多收入。”(湖北日報客戶端通訊員 南融媒 王成波 宋志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