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吳雙建
最近,浙江蕭山一位姑娘在杭州一本地論壇發帖稱,目前的工作很不開心收入又低,而父母給自己買的房子每月收租約1萬元,這種情況下,可以辭職不上班嗎?(據5月25日潮新聞)
相關截圖
(相關資料圖)
月收租1萬元,可以不上班嗎?當然可以選擇不上班,這就是個人選擇。所以,這位姑娘的問題其實是:大家能不能接受我不上班的選擇?
姑娘還未婚,每月有1萬元的租金收入,羨煞旁人!這是很多人努力都無法企及的高度。畢竟,房租的背后,那房子的價值才是真正的財富。
決定了不上班,關鍵就看怎么安排生活了,難道真的每天躺在家里嗎?如果把旅游、看電影、做美容、健身等搞起來,那這個固定收入的錢恐怕又不夠了。
人就是一個社交動物,需要維持一定的人際關系來消磨時間、滋潤心靈。而且,還要考慮長遠。今后結婚、生孩子,那這個錢可能就不一定夠了。再說相親,還得找個能接受自己這種生活方式的男朋友才行。
網友評論
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自己選的,總該保持一顆上進的心。前段時間,所謂的“全職兒女”引起熱議,就被輿論認為是在美化“啃老”。這種躺平式的啃老當然不能提倡。一個人喪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依賴別人——哪怕是自己的父母,也說不過去。
每個人都有職業的迷茫期,對工作有時候會充滿抵觸情緒,收入低壓力大,生活不快樂,有了1萬元的房租收入,果斷離職就是。但是,如果離職之后,就不上班了,保持低物欲的狀態,刷刷劇,點點外賣過日子,這樣會比上班還舒服嗎?這是存疑的。正如一些網友所言,這是“活著”而不是生活。
生活就應該向前、向上,這話說起來充滿爹味(老人說教味),但確實有用。上班本身,也是讓自己不與時代脫節、不與人際關系脫節的保障。讓自己的生活保持一定的節奏,對身心也是有益的。說穿了,根本上還是要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
如果有了固定的房租作為底氣,那么在擇業上大可以找自己感興趣的事來做,沒必要那么焦慮。
網友評論
不少經歷拆遷的一代人,不管家里有多少套房子,都要去找份工作做,做清潔工、當保安都行,就是知道居安思危,不能坐吃山空。房子的價值隨時在變動,房子有人租也有可能沒人租,但只要工作了,就能給人滿滿的安全感和踏實感。
如果對工作提不起精神,不妨借此調整一下心態,給自己充充電,學點東西,保持上進心,有了合適的工作機會,再充滿斗志地參與進去,也是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