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郭炫龍 通訊員 董美麗 齊然然) 近日,襄陽各地小麥陸續成熟,農戶們搶抓晴好天氣,組織機械收割小麥。一臺臺收割機穿梭在金黃的麥田間,呈現出“小麥覆隴黃”的壯闊場景,繪就了一幅“豐收圖”。
收割機穿行在田間收割小麥。記者 郭炫龍 攝
5月24日下午,記者在襄陽市襄城區臥龍鎮毛梁村看到,金黃的麥穗“壓彎了腰”,收割機在麥田里穿梭忙碌著,田里一派繁忙的景象。
臥龍鎮毛梁村機收小麥。通訊員 供圖
“一臺機器一天能收割80-100畝小麥,機收每畝均價在60元左右,成片收割價格更優惠。”臥龍鎮農業機械化服務中心主任敦士勇介紹,現在機收小麥的水平提高了,切割、脫粒、粉碎稻桿等工序一氣呵成,小麥機收平均損失率也能控制在1.2%以內,機械化收割小麥更加方便、快捷,也備受老百姓青睞。
收割后的小麥源源不斷倒入車廂。記者 郭炫龍 攝
為了搶收夏糧,將“豐收在望”轉化為“豐收到手”,襄城區投入1700余臺農機設備服務夏收,“奮戰”在這收獲的田野上,機收率達100%。從5月15日至25日,僅10天內,襄城區16.8萬畝小麥全部收鐮歸倉,預計小麥每畝單產365.4公斤,同比增長24.03公斤,增幅7%,小麥總產預計6138.72萬公斤。
“三夏”大忙來臨之際,襄城區厲兵秣馬備戰夏收,組織30余支農機維修小分隊深入田間地頭、農戶家中,為農戶搶修保養農機(具)6000余臺(套)。組織農業服務保障隊伍,派遣農技服務人員百余人次,對全區的合作社和農戶開展夏管夏收服務。提高農技推廣服務效能,深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項目,聘請從事種植業類、農業機械化類的專業技術人員,指導農戶科學開展“三夏”生產。幫助外來收割人員與本地種糧大戶對接,加強與糧食公司、糧食加工廠的溝通等一系列措施,確保收割后的小麥及時收購,保障小麥生產安全。
另外,從5月份起,襄城區還率先與中國石油襄陽分公司和農機銷售企業聯合開展農機作業用油優惠政策下鄉活動,設立“惠農驛站”、農機加油綠色通道,開展加油及打桶優惠、化肥贈送、送油上門等服務,為農業機械化作業提供充足油料供應和便捷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