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5月25日,在武漢市新洲區漲渡湖水上森林,群鳥翔集。夜鷺、白鷺等多品種的夏候鳥們,時而高飛,時而水中捕魚,有的藏在池杉樹上筑巢孵化后代,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漲渡湖水域面積6萬畝,漲渡湖濕地自然保護區是長江中下游第一個江湖連通自然保護區,也是亞太地區珍稀候鳥遷徙中轉通道。入春以來,新洲區漲渡湖濕地3萬余只夏候鳥進入繁殖期,品種以白鷺、中白鷺、池鷺、夜鷺、牛背鷺等鷺科野鳥為主,這些夏候鳥在歷經“婚配”、筑巢、產卵、孵化、育幼后,深秋時節將“攜妻帶子”南飛。
據了解,2018年至2019年,新洲區漲渡湖濕地全面實行退養還濕,其后不到一年,觀鳥協會成員就觀測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青頭潛鴨來此越冬,鳥類數量從2011年的160種增加到218種。同時,漲渡湖濕地自然保護區共棲息有21種獸類,其中小靈貓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貉、水獺、豹貓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近年來,新洲區高度重視漲渡湖濕地生態的保護和修復,通過退養還濕、生態補水、增殖放流、流域治理等措施,使得漲渡湖濕地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鳥兒們用腳投票,選擇在漲渡湖濕地棲息,成為新洲區生態環境好壞的“試金石”。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勝 通訊員 殷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