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夢洋正在給學生上課
有夢洋(左一)和其他老師一起幫學生家里插秧
(相關資料圖)
“相信這次活動,能讓孩子們從小樹立理想,規劃未來,以陽光自信的姿態在自己的人生舞臺上閃閃發光。”5月18日,襄陽市南漳縣清河管理區雷家巷完全小學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校長有夢洋請來了武漢職業技術學院的師生,為孩子們帶來一場技能滿滿的職業體驗活動,借此開拓鄉村小學孩子們的眼界,也點亮他們的夢想。
從鄉村來,到鄉村去,35歲的有夢洋已在鄉村學校奉獻了13年青春,從一名支教老師,成長為全縣最年輕的校長。她是孩子們心里的“造夢師”,把鄉野之外精彩的世界帶回村小,幫助一批又一批學生找到人生方向,見證了無數學生的眼神從懵懂變為閃亮。
麥田筑夢
村小娃娃用上了3D打印筆
雷家巷完全小學的校門口,正對著一望無際金燦燦的麥田,每年三四月的時候還能看到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田。相比校外生機盎然的田園景象,學校的白磚灰墻,則略顯暗談。
“學校近200個娃娃中八成是留守兒童,由爺爺奶奶看護,老人們在農場干了一輩子,也教不了小孩什么。”有夢洋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她曾在學校發起調查,收集六年級學生的夢想,結果卻令她和其他老師有些失望,“孩子們要么不知道未來能做什么,要么就是想當卡車司機、美甲店老板,因為這是他們能看到的最好的職業。”
有夢洋一直在努力尋求各種資源,幫助孩子樹立理想,讓他們學習更有動力。經過多方協調溝通,終于在武漢職業技術學院的幫助下促成了這次“大手牽小手,播撒職業理想的種子”職教周特別活動,來培養孩子們的職業興趣,增強職業認知能力。
“大姐姐,你看我做的衣服好看嗎?”“大哥哥,什么是3D打印?我還是第一次用3D打印筆。”來自武職各學院的師生手把手,帶著村小娃娃們體驗了春日植物拓印、服裝立體裁剪、3D打印筆勾勒、無人機攝影等。這些精心設計、符合小學生認知特點的職業體驗項目,不僅讓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更感受到了不同職業的樂趣所在。
“原來男生也可以設計出漂亮的衣裳!”“3D打印技術居然能造房子,而且建造速度更快!”小學生圍著哥哥姐姐們問個不停,更在心里種下大國工匠的種子。活動結束后,有夢洋從孩子們依依不舍的眼神中看到了堅持“造夢”的理由。“后續我們會把體驗課變成固定課程,借助高校資源,在二、三年級開設兒童水墨畫課,3D打印、立體裁剪也將一一落地,成為雷家巷完全小學的特色課程。”有夢洋說。
除了引進教學資源,有夢洋還想讓孩子們走出鄉野,去大城市看世界。今年暑假,她計劃帶一部分高年級學生到武漢開展夏令營,去科技館感受科學的奧妙,到武漢大學接受象牙塔的熏陶。她表示:“孩子們不曾見到家鄉外的世界,那我就把世界帶到他們眼前,讓他們看見夢想,再激發他們創造可能,成就夢想。”
童年守夢
她成了學生的第二父母
扎根鄉村的有夢洋,從鄉村走出。2010年,剛從湖北文理學院本科畢業的她,回到家鄉在母校南漳縣胡營中學當起了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這一干就是13年。
“好多次去大城市工作的機會就在眼前,可看著孩子們的小臉,內心實在是不忍。”她說。看著自己的學生從一個單詞都說不出來,到英語考出98分;全班英語單科成績從縣里倒數第一,到正數第五;看著自卑膽小的孩子逐漸打開心扉,勇于表達自我,這點點滴滴的變化都是她留下來的理由。
2012年,有夢洋來到了更缺老師的山區寄宿制學校李廟鎮李廟初級中學任教,并于第二年擔任了副校長。這里很多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缺少關愛,有夢洋就住在女生宿舍樓里陪寢。孩子們病了,就給他們燒熱水;手凍傷了,就給他們抹凍瘡膏;天冷了,她就喊孩子們來廚房吃涮鍋。
為了走近學生,了解學生,有夢洋堅持每周走訪兩個學生家庭。班上孩子小霞兩歲時母親因病去世,五歲時父親也離她而去,她和外公外婆相依為命。擔心小霞家里沒人干農活,有夢洋主動聯系幾個老師一起去小霞家里幫忙插秧。藍天白云下,師生幾個人一邊插秧,一邊聊天,小霞跟老師越走越近,臉上也有了笑容。“我感覺,挽起褲腿走進田里,才算是真正走進了學生的心田。”有夢洋說。
有夢洋還積極開展“十元錢千分愛”活動,了解學生的微心愿,用不到十元錢的成本幫助孩子實現一個心愿。春節期間有夢洋帶著相機和春聯,幫學生拍全家福,喜氣洋洋的13張全家福,見證了孩子們與父母相逢的幸福瞬間,也成了最美的童年記憶。
為了把書教好,把孩子們帶好,有夢洋利用假期攻讀湖北大學的在職研究生,學習教育理論和管理知識。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紓解心理壓力,她自學心理學,利用產假自修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詢培訓的課程。學校設立心理咨詢室,她當起了“知心姐姐”,給學生做心理測試,舉辦心理健康知識講座。
李廟鎮中心學校督學全應生見證了有夢洋的成長蛻變,他評價說:“有夢洋不僅教學成績好,且善于學習,點子多,做事靈活。在鄉村學校的一方天地里,深耕教育的田野,播撒情懷的種子。”
見證圓夢
學生追隨她成為鄉村教師
“520告白日”當天,有夢洋的手機響個不停,“有老師的回憶里”微信群,不停彈出畢業學生的問候,大家相互講述著自己的近況,并問候有夢洋。
不甘平凡的康海艷,將有夢洋視為“人生導師”,在有老師的鼓勵下,她走出鄉村,讀完大學,在深圳從事跨境電商工作。內斂的宋杰考上了碩士研究生,他在信中寫道:“你是我身邊的榜樣,我忘不了高考前,懷孕的你挺著大肚子過來看我的樣子。
當年因偏科讓有夢洋操碎了心的全曉輝也傳來了好消息:他成為浙江嘉興市秀洲區聞川小學的一名體育老師!“如今自己當了老師,再回憶過去,真覺得有老師蠻偉大的。”全曉輝初中時,因為英語太薄弱,一度想放棄學習。有老師沒放棄他,還利用課間和休息時間幫他制定了一套百天英語提升計劃,每節課喊他回答問題,全曉輝才一點點把分數提升到96分,中考時考取了南漳縣一中,后面才有機會訓練自己擅長的體育項目,并最終成為了一名體育老師。“有老師把自己的學識、閱歷,還有青春全都奉獻給了學生。”全曉輝說。
“我的初中英語老師有一個充滿希望的名字,‘有夢’。學生時代我的夢想,就是追隨她的腳步,成為一名好老師。”全曉輝參加演講時,分享了他與有夢洋的故事,并把成為教師的理由歸功于有老師的影響。全曉輝說:“每當我不知道怎么做的時候,就以她為榜樣,尋找她的影子,參照她當年對我的做法,來教育引導我的學生。”
辛勤澆灌的幼苗,終于迎來碩果滿園。田野上的造夢師,還在耕耘新的希望。2021年底,有夢洋來到雷家巷完全小學擔任校長,又馬不停蹄地開始了新的造夢計劃:改善學生伙食,修整步梯和臺階,新建室外活動舞臺,創設多處學生作品展示區,教室亮堂了,校園美麗了,學校有了新理念,新變化,校內環境煥然一新。
今年六一,有夢洋計劃把文藝匯演和六年級畢業典禮結合起來,邀請模范家長、家委會代表、食堂阿姨和保安大叔參加典禮。孩子們將盛裝出席,像明星一樣入場簽名,在舞臺上跳課桌舞、演情景劇,學生還換上航天員、特警、工程師、飛行員的服裝,來一場精彩的“職業夢想秀”。有夢洋說,她要讓孩子們在活動中發展個性、發展能力、找到價值、找回自信,讓孩子們都成為自己人生舞臺的主角。
這些年,有夢洋先后獲得了南漳縣十大杰出青年榮譽稱號、南漳縣巾幗建功先進個人、南漳縣“教學大比武”英語學科優質課一等獎,還連續三年獲評李廟鎮模范教師。
南漳縣教育局教師管理股股長劉華農表示,有夢洋從普通教師成長為全縣最年輕的校長,獲得了家長、老師們的一致認可。她開拓的思維和創新的做法,是年輕教師的學習榜樣,也為鄉村教育帶來了一股“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