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徐漢雄
近日,“河南南陽收割機無法下高速”一事引發關注。有網友稱,當地麥農的小麥受到此事影響,收割不及時,遭遇雨淋,損失慘重。5月29日,當地農業主管部門告訴極目新聞記者,網上傳言不屬實,當地小麥遭遇雨淋受損和收割機事件并無關聯。(據5月29日極目新聞《收割機無法下高速致麥子收割不及時遭雨淋受損?河南南陽回應:兩者無關,已出臺農機通行新政策》)
據南陽市農業機械技術中心一位工作人員介紹,他們最早接到關于收割機無法下高速的信息,是在5月17日,當時是一輛平板車裝載了三輛收割機,屬于超限車輛,不能下高速。他們和當地高速收費站進行溝通后,車輛得以通行。
【資料圖】
該工作人員介紹,當地小麥成熟在5月底至6月初,此前只有小部分小麥成熟,當地有一萬多臺收割機,完全足夠收割前期成熟的小麥,因此不存在因為收割機數量不足導致小麥未及時收割的情況。小麥遭遇雨淋,確實給麥農造成了一定損失,但主要是近期的連陰雨天氣原因所致。
被雨淋后的小麥(網絡視頻截圖)
當地一家小麥合作社負責人喬女士也認為,小麥被雨淋,和網上流傳的收割機無法下高速之間并沒有關系。她介紹,前段時間,當地的小麥大多數尚未完全成熟,只有少部分成熟了。另一家小麥合作社負責人王先生說,下雨之前,很多外地收割機就已經來到當地,主要是在下雨期間,收割機無法作業。
事情到此應該是清楚了,就是下雨影響麥子收割,與“收割機無法下高速”一事并無關聯。有收割機手也說,在唐河縣蒼臺鎮干了兩天半的活,下雨后,沒辦法繼續收割,只好回了老家。
但網友為何要吐槽“收割機無法下高速”,實是民生之重容不得半點怠慢與輕忽。常言道,麥熟一晌,龍口奪糧。麥收急如律令,農時片刻不可延誤,機會稍縱即逝,如果沒能趕在天氣晴好時將麥子收割,一場雨下來,就前功盡棄。搶收又是為了搶種,環環相扣,貽誤不得。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錯過農時就白干了。如果收割機在高速上通行受阻,這耽誤的就是麥收,能讓人不急嗎?
收割機被指堵在高速上(來源:海報視頻截圖)
事實上,令人擔心的事情真的發生了。據河南省農業農村廳介紹,5月25日以來,河南出現大范圍持續陰雨天氣,導致一些地方麥田積水,小麥點片倒伏、發霉,全省部分地區出現籽粒萌動和穗發芽現象,是近10多年來最為嚴重的“爛場雨”天氣。
這場雨與豫南地區小麥成熟期高度重合,影響小麥正常成熟收獲。原本是天災,“收割機無法下高速”卻成了“背鍋的”,當讀懂這背后的民生期盼。麥子受災,這是令人痛心之事,網上就有79歲老農手捧發芽小麥抹淚的視頻,這眼淚只有種過地的能懂。種地靠天收,遇上壞天氣,心血就白費。天災無法避免,但可以著力防災減災。“收割機無法下高速”之所以引來吐槽,就是人為的添堵令網友難以釋懷。
收割機下不了高速的問題已得到解決(來源:海報視頻截圖)
據河南駐馬店收割機手賀師傅介紹,5月22日下午,他和10多名收割機手從南鄧高速新野北收費站出站時,收費人員稱他們的車子超長、超重,需要繳納通行費。賀師傅表示,他們辦理了收割機“跨區作業證”,往年在各地高速上行駛時都免費。賀師傅介紹,現場還有數十輛收割機手不愿交費,停在出口附近。河南駐馬店收割機手程師傅也稱因為車子“超長超重”,繳納了通行費才得以放行。另一位車主徐先生說,自己從2006年就開始開收割機,只要有跨區作業證,從來沒有收過高速費,今年是第一次遇到,“我們交了八百多元的高速費,才讓下去。”
可見,收割機“被堵在高速”上要交費,這也是客觀情形,雖然并沒有因此影響收割,但這樣的事情無疑給人心添堵。一些網友拿這個說事,只因群眾利益無小事,希望群眾利益能得到重視,而不是被粗暴冷漠對待。網友吐槽的未必是“收割機下不了高速”本身,而是相關人員那種傲慢的態度,以及對高高在上的官僚主義作風感到厭惡。
雖然“收割機下不了高速”的問題已獲得解決,也沒有因此影響麥收,但卻成了網絡熱點,只因這事寄托了農民利益應得到重視的期盼。希望在事關農民利益的問題上,多些服務意識,多些急人之所急,強化服務保障,而不是強人所難,人為添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