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在安全優質的電力助力下,一個個魚苗孵化池內葉輪增氧機不停轉動,持續為池內的魚卵輸送著充足的氧氣。5月29日,走進湖北咸寧嘉魚縣羅家橋養殖專業合作社,3000平方米的叉尾鮰魚苗生產車間里工人一片繁忙。
斑點叉尾鮰又稱美洲鯰,原產于美國密西西比河,因肉質上乘,1985年前后引入我國。1989年,嘉魚縣水科所攻克繁育難關,加上氣候適宜、河湖眾多,嘉魚叉尾鮰逐漸壯大為當地特色水產品之一。
初夏時節,嘉魚全縣各個斑點叉尾鮰繁育場進入忙碌的孵化期,而此時,安全穩定的供電便是育苗孵化的關鍵。連日來,國網嘉魚縣供電公司主動上門,做好用電服務,助力魚苗孵化和銷售。
“叉尾鮰的產卵期一般是在4月底至7月,這種魚孵化非常嬌貴,孵化時,魚池的溫度要保持在22℃以上,還要求流水不斷。”周松林告訴極目新聞記者,養殖基地對供電的要求很高,魚池的增氧機要24小時不停運轉,如果斷電超過30分鐘,魚卵就會缺氧死亡。
為助力魚苗的孵化和銷售,嘉魚縣供電公司的“鄂電紅馬甲”們主動上門服務,檢查線路設備,及時消除安全隱患,確保了養殖戶用電無憂。
“我們為養殖基地安裝了一臺200千伏安變壓器,架設線路800多米,確保用戶用上安心電、放心電,為地方特色產業發展提供可靠穩定的用電保障。”指著全新安裝的變壓器,嘉魚官橋供電所網格員周偉說到。
“有了安心電、放心電,我們也就安心了!”合作社負責人周松林告訴極目新聞記者,自今年5月3日投產以來,車間已向全國各地銷售叉尾鮰魚苗1000多萬尾。
據了解,目前,嘉魚叉尾鮰年魚苗繁育能力達30億尾,占我國市場的90%,該縣已成為我國最大的叉尾鮰魚苗繁育基地。
(圖片由通訊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