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埠橋鎮小泉村五組又名大路鎮新村,2010年因高鐵咸寧北項目建設,原村灣內村民全部搬遷到新村居住。近年來,該組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聚焦鄉賢力量參與村灣建設,帶動村民籌資籌勞,實現了搬遷村的華麗變身。
一大早,小泉村五組的“排長”胡銀林就拿起掃帚開始一天的村灣清潔,在村民理事會的發動下,村民們不計報酬,自發參與村灣環境整治,每一排房屋都選舉出一個“排長”,專門負責這一排房屋的環境衛生清潔和評分。
(資料圖片)
“我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先把這一片的地掃干凈再去做家務事,這也是個義務,做好了衛生人人都舒服。”胡銀林說。
小泉村五組現有86戶285人,剛搬至新村時,許多村民仍保持以前的生活習慣,垃圾亂扔、圈地種菜,新村內雜草叢生,環境衛生不堪入目。去年小泉村準備在五組開展共同締造,打造官埠橋鎮共同締造示范點,準備工作如火如荼,但推進的過程并不順利。
“就說我們是搞形式主義,都不支持不理解。通過我們的黨員干部、村民代表走訪入戶動員,首先是把村民的思想統一起來,讓他們接受認可這項工作確實是為他們好。通過我們的工作,村民陸陸續續接納了共同締造理念。”官埠橋鎮小泉村黨總支書記沈曉平說道。
說干就干,五組的村灣干部帶頭鏟除了占用綠化帶的菜園,將門前屋后和公共區域的綠化帶進行了修整,漸漸地,越來越多的村民在黨員干部的帶動下自發清理自家衛生,村灣的環境面貌很快得到了改善。
“前期這些花壇全都是種菜,后來通過做工作,全部把菜鏟除了,種上了綠化,通過一個月的打造,老百姓看到了我們確實是在為他們謀事、在辦事、在做事,我覺得共同締造,首先還是要黨員干部來帶頭,要做示范作用。”沈曉平說。
與此同時,小泉村五組通過建立村灣黨支部、村民理事會、村灣活動團隊,健全了黨組織引領群眾參與的村灣治理體系,為共同締造提供了組織支撐。同時積極發動鄉賢和外部力量,村民投資投勞,助力村灣基礎設施建設。在多方努力下,小泉村五組新建組級黨群服務中心和黨建公園、修整村里的水塘、安裝太陽能路燈、拓寬道路、美化景觀……全體村民共同參與到村灣建設中來。
“我們的鄉賢樊啟林用言行舉止影響周邊的村民,帶頭捐款了15萬元,用于道路的建設,而且還為組里業余的廣場舞隊捐音響。同時,我們的黨員利用晚上時間化解白天遇到的阻力和矛盾糾紛,我認為老鄉賢、老黨員、老干部,簡稱為‘三老’,在共同締造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代替的作用。”沈曉平介紹。
為深入推進共同締造,官埠橋鎮出臺了《桂鄉大道黨建引領村灣治理示范帶實施方案》,在桂鄉大道周邊村大力打造共同締造示范點,小泉村、張公廟村、河背村等沿線村灣在共同締造的生動實踐中,形成了組織體系規范、治理體系健全的樣板,展現出一派干凈整潔、幸福宜居、蓬勃發展的新氣象。以共同締造示范點為基礎,連點成線、擴線成面,一幅共同締造的美好畫卷正在官埠橋鎮徐徐展開。
(湖北日報客戶端通訊員 洪瑞 沈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