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李高麗、廖子強)氣道是呼吸的主要通道,是空氣進入體內,為身體提供動力的唯一通道,一旦氣道不通暢,正常生活將受到嚴重影響,甚至威脅生命。近日,襄陽市中醫醫院肺病科成功為一名八旬老人在氣管插管下,實施支氣管鏡異物取出術,化解一場致命危機。
81歲的陳爺爺(化姓)在晚飯進食豌豆時,突發嗆咳癥狀,其家屬立即使用海姆立克手法予以救治,但未見豌豆排除,且癥狀逐漸越重,并一度出現呼吸困難、胸腔憋悶情況。為尋求及時治療,陳爺爺在家人的帶領下,迅速前往襄陽市中醫醫院急診部,急診醫生以“支氣管異物”收至該院肺病科進行治療。
肺病科主任左明晏第一時間為陳爺爺開展檢查,發現結果并不樂觀,病癥隨時會有惡化,可能出現感染、窒息等情況,急查肺部CT顯示右肺下葉支氣管起始部存在異物。
考慮病情危急性,經與患者家屬充分溝通后,左明晏帶領呼吸內鏡團隊制定手術方案,決定為陳爺爺進行支氣管鏡手術。常規麻醉后,氣管鏡順利通過陳爺爺聲門直入右肺下葉,鏡下可見一顆綠色異物(豌豆)堵塞右肺下葉支氣管起始部。由于異物較軟且光滑,受制于器械問題,術中操作十分困難,左明晏主任本著“哪怕有一線希望,都絕不放棄”的信念,沉著、冷靜地反復調整角度與力度,最終順利將豌豆穩穩取出。術后陳爺爺臨床癥狀緩解,在肺病科醫務人員的精心護理下康復出院。
左明晏主任介紹,支氣管鏡手術是將細長的支氣管鏡經鼻或口腔插入患者下呼吸道、氣管或支氣管,直接觀察氣管、支氣管粘膜及管腔變化,可發現其內的潰瘍、炎癥、出血灶、肉芽腫、異物以及支氣管狹窄、阻塞等。支氣管鏡主要作用是觀察氣管是否存在病變,同時可進行病理學、細菌學、細胞學檢查以及異物取出,以協助發現早期病變,明確診斷。
左明晏主任提醒,氣管異物多發生于老年人及兒童,該類人群在進食時一定要細嚼慢咽,盡量避免進食時說話,在食用果凍、豆類、堅果等食物時尤其要注意。若發生誤吸、卡喉,身旁人應立即采取海姆立克手法救治,救治無效或不能緩解癥狀,須盡快送至醫院,以免延誤最關鍵的救命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