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棗陽市中小學校一千多名師生來到漢城漢文化研學營地開展研學活動,同學們沉浸式地融入濃厚的漢文化氛圍中,體會漢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 ?(視界網 王欣 攝)
5月24日,保康縣馬橋鎮中坪村小學學生在收割小麥。眼下正是麥收時節,保康縣馬橋鎮中坪村小學把勞動課搬到田間地頭,學生們學割麥子、撿拾麥穗,在勞動中感受“粒粒皆辛苦”,增強愛惜糧食的意識。 ? ?(視界網 楊韜 趙碩 攝)
(資料圖片)
5月12日,秭歸縣實驗小學學生在屈姑國際農業集團粽子生產車間學習和體驗包粽子,感受勞動實踐之美,收獲快樂成長。 ? ?(視界網 王輝富 熊本樂 攝)
5月7日,學生們在襄陽市月亮灣濕地公園參加觀鳥活動。今年3月以來,襄陽市先后在20多所中小學開展鳥類生態攝影巡展及鳥類科普講座,組建觀鳥小分隊100多支,科普輻射5萬余名中小學生,引導學生從小參與鳥類及自然生態保護活動。 ? (視界網 楊東 攝)
5月14日,宜城市幾名小學生正在鯉魚湖水面上學習劃龍舟。在端午節到來之際,宜城市槳板皮劃艇運動協會對自愿報名的200多名小學、初中學生免費進行劃龍舟培訓,將“龍舟精神”植入青少年心中。 ? ?(視界網 鄭新濤 攝)
5月9日,宣恩縣第三民族實驗小學的學生在彭家寨參與“建造吊腳樓”體驗活動。古寨研學不僅讓學子們收獲成長,同時也豐富了山區旅游的內涵,為帶動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 ?(視界網 宋文 攝)
時下,研學基地、田間地頭……經常看到中小學生的身影。
博物館里,他們近距離感受五千年中華文明之美,從小培養起深厚的文化自信與自豪;科技館里,他們零距離感受科學奧秘,在心里種下一顆科學的種子;田間地頭,他們采茶、收麥、種菜,體驗勞動的艱辛和豐收的喜悅;研學基地,他們開闊眼界,品味人文,團結合作,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形式多樣的研學活動讓孩子們走進自然,走進生活,不僅增長學識,還收獲著快樂和汗水。
教育“雙減”后,越來越多的學校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將書本知識延伸到課外,用實踐充實理論教學,讓學生用眼去觀察,用心去感受,用腦去思考,用語言去表達,用行動去創造。
正如一位熱衷于帶孩子參加社會實踐、旅行的家長所言:“‘整個世界都是孩子們的教科書’,這是我聽過對這個時代教育最好的解讀。”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最好的課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