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現在我代表廟耳溝村向各位父老鄉親匯報,在大家的大力支持下,本次共籌得村二組路燈安裝和維修資金30392元,我們馬上開始動工,我將實時在直播間向大家匯報建設進度,請大家持續關注。”廟耳溝村“網紅書記”陽金剛同志在“村務共享”直播間說道。
近年來,中峰鎮廟耳溝村積極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子,以“網絡平臺”為載、以“村級事務”為媒,打造“村務共享”直播間。聚焦群眾“急難愁盼”關切,暢通信息服務渠道,豐富村民參與治理方式,集聚眾人智慧處理村級事務,切實把村務共享“直播間”打造成便民利民“服務站”,架起干群信息溝通的“連心橋”,共同締造和美鄉村。
探索“直播+村務共享”模式,擴大參與面。“如何打破時間、地域壁壘,發動全體村民參與村級事務?”中峰鎮廟耳溝村以直播間平臺為載體,采取信息化手段,探索了一條域內域外、線上線下共同締造和美鄉村的新路徑。村務共享直播間著眼于惠民政策方針的大事,以及群眾房前屋后的小事。直播內容設置融合群眾意愿,打造政策宣講、村莊規劃、產業發展、直播帶貨等板塊,為村民及網友們指明業務辦理流程,幫助本地及在外村民解決實際困難,征求村級規劃發展意見,收集社情民意,共享村內民生工程實施情況等村級事務,讓群眾樂于瀏覽、喜于互動、情感共鳴,將村黨組織、本地村民、外出務工村民及流動黨員緊密聯系起來,充分發揮網絡聚人、聚心和聚力的作用,形成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發展共同體。截至目前,已有61200余人次進入直播間參與直播觀看及評論活動,直播高峰期有2400余人觀看。
探索“直播+投資投勞”模式,搭好連心橋。“直播間的朋友們,安裝二組的路燈,需要靠大家一起來行動,共同‘點亮’美麗廟耳溝村。”廟耳溝村黨支部書記陽金剛如是說。該村充分發揮“眾人事眾人來商量,大家事大家一起干”的理念,以村級事務為媒介,以直播間為傳播“喇叭”,就路燈安裝、污水管網鋪設、集體經濟、產業發展等村級事務,直播召開群眾會、戶院會、田園會32次,線下聽民聲,線上觀民意,讓每一名村民“發聲”,全方位增強群眾主人翁意識,從置身事外、靜觀其變到動起來、干起來,眾人事眾人來商量,大家事大家一起干,激發在家村民及外出群眾共建共治共享家鄉建設的激情。依托直播商議修繕安裝路燈事宜,該村收到各方意見建議15條,借助湖北慈善總會平臺,號召本村村民及在外愛心人士參與維修安裝路燈捐款活動,線上158人參與捐款已籌得資金17092元,線下收到捐贈款物13300元,20余名村民自發清障除雜、安裝路燈基座,在干群的合力共為下,廟耳溝村已維修路燈20盞,補安路燈15盞,路燈亮起來了,村莊美起來了,群眾幸福感不斷提升。
探索“直播+集體經濟”模式,走好致富路。“如何讓村集體經濟從無到有,從薄弱到壯大?”“群眾參與是基礎,拓寬銷售渠道為關鍵”。為提高群眾獲得感,壯大村集體經濟,實現資源變資產,該村成立村集體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鼓勵村民參與油茶和西瓜等農作物種植,共70多名村民自發義務參與填土、運苗、種植、養護等流程,帶動全村19名村民在村集體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務工,現已撫育及新植油茶約1100畝,西瓜近10畝,并延伸油茶產業鏈,開發干油茶籽及山茶油等加工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同時,積極探索“直播+商品售賣”的運營模式,現已進入審核貨源質量、產品收集階段。下一步,將通過在直播間上架村級特色農副產品,售賣村集體發展的油茶苗、干油茶籽和山茶油,以及貢米、貢茶、羊肚菌、絞股藍等具有中峰特色的農產品,拓寬銷售渠道,實現“本地產”,推動“全國買”的構想,助推本地農產品乘上電商“快車”,助推農民增收,農業增效,進一步實現成果共享。
(湖北日報客戶端通訊員 陳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