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江泓穎 陳舒
女寶一出生,兩只手的大拇指處各多長了一根手指,如同“蟹鉗寶寶”,父母十分揪心。武漢市第三醫院專家為了讓孩子少遭罪,通過“虛擬混合現實”,精準切除寶寶多余的指頭,并進行重建。目前,寶寶雙手已經恢復正常外觀,于6月3日康復出院。據悉,這是國內首例MR(虛擬混合現實)輔助下的雙手先天性多指畸形矯形手術。
季偉博士團隊手術中
【資料圖】
7個月大的月月一出生就和其他寶寶不同,她兩只手的大拇指處,分別多長出一根手指,如同螃蟹鉗子,驚呆了父母。今年5月,媽媽抱著剛滿半歲的月月來到武漢市第三醫院,希望女兒能恢復正常的手外觀。
該院整形科·醫療美容科季偉博士仔細檢查后,并結合影像學結果發現,月月兩只手的畸形情況還有不同,相對來說右手情況較簡單,只需切除多指,再修復關節囊、韌帶即可;而左手則較麻煩,切除多指后需將多指的肌肉止點轉移到保留的拇指上,再重建關節囊和韌帶。另外還要進行截骨矯形,將歪斜的拇指“拉直”。
季偉說,寶寶的手比成人的小很多,血管、肌腱、神經等處理起來要更精細,手術團隊希望寶寶的手不僅美觀,更要恢復功能。
棘手的是,如果一次手術解決兩只手的畸形,時間會較長,對這么小的寶寶來說很難耐受長時間的麻醉;如果分兩次手術,寶寶也遭罪。
專家團隊反復討論,并與患者家屬溝通后,決定引入當前國際最先進的“虛擬混合現實”技術為寶寶手術。季偉解釋,通過各種影像學檢查,重建出雙手畸形處的3D全息影像。醫生戴上MR眼鏡,眼前如同3D數字“復制品”,可360度任意變換角度,與患兒真實的畸形手疊加,實現虛-實結合。也就是說,醫生眼前好像一片高維度的“透視區”,做手術時如看透明人,骨骼、血管、肌肉、神經等組織之間的關系精準還原,讓手術變得更加精細化。
5月29日,季偉博士團隊、新生兒科醫護“聯手”,在麻醉科主任胡光俊、張昆醫生團隊的保駕護航下,通過虛擬混合現實技術為月月成功手術。經過幾天的恢復,月月的雙手外觀和正常孩子一樣,于6月3日出院回家。據悉,這是國內首例MR(虛擬混合現實)輔助下的雙手先天性多指畸形矯形手術。
寶寶雙手外觀恢復正常
“多指(趾)畸形是一種小兒先天性手畸形?!奔緜ソ榻B,這種畸形與基因突變、遺傳以及藥物、病毒感染等因素都有一定關系,這不僅會影響患兒手指的外形和功能,更容易讓患兒產生自卑心理,影響心理健康。所以,寶寶出生后一旦發現多指(趾)畸形,最好在出生后6個月到3歲這段時間完成手術,這是建立手部各種功能的關鍵時期,可以最大限度地幫助孩子恢復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