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6月4日,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圓夢乘組”三名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和張陸成功返回地球,去太空“出差”半年的3名航天員,安全回家了!三位航天員平安返回,不僅意味著此次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圓滿收官,同時也彰顯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航天人傳承“航天”精神、肩負光榮使命,將中國印記留在了充滿無限希望和挑戰的浩瀚太空中的星辰大海。
夢想與熱愛指引前進方向。夢想指引方向、成就事業,熱愛創造奇跡、開辟未來;沒有熱愛,無以支撐足以交付青春乃至生命的磨礪。從東風航天城建設初期,10萬大軍挺進戈壁,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東風革命烈士陵園長眠著700多位為了中國航天事業英勇獻身的英雄先輩……這背后,是無數人對飛行的熱愛、對祖國航天事業的熱愛。因為這份熱愛,支撐一代代航天堅持下來;為了這份熱愛,一代代航天人努力奔赴星海。
探索與創新積聚飛天力量。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只有不斷創新,中華民族才能更好走向未來。從“東方紅”奏響太空到“天問一號”遙指火星,從“北斗衛星”的全球組網到長征系列火箭出色完成發射任務……在這條充滿艱辛與挑戰的航天路上,我們的探索從未止步!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的神舟十五號刷新了很多記錄,在軌期間,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使用由我國自主研制的空間站雙光子顯微鏡,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首次在航天飛行過程中,使用雙光子顯微鏡獲取航天員皮膚表皮及真皮淺層的三維圖像。此外,空間高效自由活塞斯特林熱電轉換試驗裝置順利完成在軌試驗,夢天艙燃燒科學柜中的實驗系統成功執行首次在軌點火實驗等等,這些實驗的成功完成,也讓中國航天科學技術不斷向前邁進。
攻堅與奮斗鑄就時代輝煌。夢想不是喊得來、等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干出來的。“神舟”飛天到“天問”探火,從“墨子”探尋未知到“北斗”造福人類……九天攬月、太空摘星并非一日之功的奇跡,離不開一代代航天人的深耕細耘、攻堅奮斗。一項項新的航天紀錄,映射著中國載人航天科技的創新進步,彰顯著一代代航天人守正創新、匠心攻關的科研精神,讓我國在航天技術前沿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
探索未知宇宙,發展航天技術,是人類的共同事業,離不開各國的通力合作。和平探索、開發和利用外層空間,也是各國都享有的平等權利。中國在航天領域與各國合作共贏、命運與共,將吸引更多志同道合者一起前行,把人類文明的“足跡”送入更加深邃的太空。神箭沖碧宇,天和傲蒼穹!讓我們一起傳承“航天精神”,在攻堅克難、守正創新中奔赴星辰大海!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王樂蓉(宜昌秭歸)
責編:楊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