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近日,在湖北武漢,一種新的營銷策略“剩菜盲盒”悄然興起。
“剩菜盲盒”并不是吃剩的殘羹冷炙,而是餐飲商家將臨近過期或當日沒有賣完的面包、壽司、燒烤、麻辣燙、飲料等食品,隨機組合搭配后以“盲盒”的形式打折促銷。這種盲盒價格優惠、品種豐富、開袋即食,以及打開后獲得的神秘感和驚喜感,吸引不少年輕人“拼個手氣”,迅速走紅,成為餐飲商家銷售的“忙”區。
“剩菜盲盒”在幫助商家去庫存、降成本,減少食物浪費起到了快速促銷的作用,同時滿足了年輕人追求新鮮,低價購得好物的心理。但是,在銷售過程中,“剩菜盲盒”背后的安全問題不容小覷。
“剩菜盲盒”作為新興業態,目前我國尚未出臺專門針對臨期食品安全的國家標準或者相關的法律法規,容易成為食品安全的灰色地帶和監管盲區,存在許多不安全因素。有的食物不新鮮、口味不佳,有的運輸、儲存不當導致食物變質,有的食用后身體不適、投訴無門。還有的少數商家違背誠實守信原則,用過期商品冒充臨期商品,或售賣變質的、保質日期不明的食物,渾水摸魚,以次充好,謀取利益。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剩菜盲盒”要想長期走紅,需要商家、消費者和監管部門共同努力,營造一個健康的市場環境。
商家要誠實守信,真材實料做“剩菜盲盒”。承擔起主體責任,保障食品品質,做好售后服務,贏得口碑和市場。消費者要理性消費,按需適量買“剩菜盲盒”。選擇正規渠道購買,并留存消費小票、支付記錄等購物憑證,購買盲盒時要仔細查看食品的標識、包裝是否完整,并查看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監管部門要加強日常監管,守住食品安全底線,確保“剩菜盲盒”物有所值、安全健康。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王慧茹(宜昌夷陵)
責編:丁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