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湖北日報訊(記者李朝霞、通訊員戴輝)近日,省自貿辦制定《湖北自貿試驗區創新工作指引》(以下簡稱“指引”),提出湖北自貿試驗區將圍繞未來信息等領域,建設未來產業發展先導試驗區;在重點產業領域探索專利交叉許可,推進知識產權證券化;武漢片區將創建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打造“數字貿易港”。
指引從擴大高水平開放、推動科技強省、助力產業發展、優化營商環境等4大方面,提出26條具體措施,進一步推進湖北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在首創性改革、差別化探索、集成化創新方面取得新突破,推動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高質量建設湖北自貿試驗區。
擴大高水平開放方面,湖北自貿試驗區將加快建設自貿試驗區生物材料和特殊物品公共服務平臺;爭取在武漢片區設立首次進口藥品口岸和人類遺傳資源國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爭取在宜昌片區設立藥品進口岸;推動自貿試驗區和綜保區統籌發展,推動自貿試驗區與高新區、經開區、臨空區和各類口岸聯動發展。
推動科技強省方面,實行“先賦權后轉化”模式,深入推進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者長期使用權試點;在光電科學、集成電路、空天科技等重點領域打造重大科技創新平臺,設立獨立運行的事業法人單位,實行新型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
促“創新之花”結“產業之果”。湖北自貿試驗區將支持圍繞未來信息等領域,建設未來產業發展先導試驗區,爭取獲批國家未來產業發展試驗區,支持建設未來產業技術研究院(實驗室)、概念驗證中心、中試孵化基地等支撐平臺;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成渝等地探索共建特色產業園區,建立互動合作和利益分享機制。
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建立高水平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探索實施更大力度的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依托“中碳登”,推進綠色低碳金融產品和服務開發,研究將用能權、排污權、水權等環境權益交易納入融資質押擔保范圍,在區內推廣綠色保證保險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