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謝慧敏 通訊員鄭奇悅、馬海超、鄒婷)6月10日,國家電投“氫騰”燃料電池配套200輛氫能車輛交付及新訂單簽約儀式在中國車谷武漢經開區舉行,200臺搭載“氫騰”品牌燃料電池的東風氫能車輛正式交付并投入武漢地區運營。
(相關資料圖)
這是截至目前我省氫能領域最大規模的集中交付,拉開了氫能零碳交通在武漢規模化應用的序幕。車輛搭載的燃料電池的核心部件,從質子交換膜到電堆,全部實現“車谷造”。
核心部件“車谷造”
據悉,此次交付的200輛東風氫能車輛,主要包括4.5噸常溫廂式貨車、4.5噸冷藏廂式貨車、18噸廂式貨車、31噸自卸車、49噸牽引車。車輛搭載了國氫科技自主研發的“氫騰”品牌燃料電池,其中4.5噸廂式貨車在加氫滿載的狀態下,可跑400公里,且全程零碳排放、零污染。
“燃料電池的核心部件,包括質子交換膜、碳紙、氣體擴散層、膜電極、電堆等,全部由位于武漢經開區的華中氫能產業基地生產、供貨,實現了真正意義的‘氫騰芯、車谷造’。”國氫科技總經理張銀廣說。
國氫科技是我國能源央企中第一家氫能專業化子公司,聚焦氫燃料電池和先進制氫裝備核心技術自主化,大力開展氫能領域關鍵材料與“卡脖子”技術攻關。2020年,國氫科技落子武漢經開區,成立武漢綠動氫能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簡稱“武漢綠動”),建設國家電投華中氫能產業基地,重點開展燃料電池核心部件產品的研發及生產。
經過兩年多建設,目前,華中氫能產業基地已建成國內技術最先進,單線產能最大的質子交換膜生產線,以及水電解膜、碳紙、膜電極及電堆等產線,率先實現燃料電池關鍵零部件的國產化。今年年底,還將建設百萬片雙極板產線、萬套氫燃料電池系統產線等,打造國內產業鏈最齊全、產能最大的氫能研發和生產基地。
當天,武漢綠動與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簽訂新訂單,將生產200套120千瓦“氫騰”燃料電池,主要用于牽引車、渣土車、環衛車等重卡車型。
除商用車外,目前,國氫科技已謀劃進軍氫能乘用車領域。張銀廣表示,未來包括商用車、乘用車在內,搭載的燃料電池系統,都能使用到華中氫能產業基地的產品,推動武漢氫能裝備制造產業快速發展。
助力打造全國最大氫能交通示范區
此次交付的200輛氫能車輛,將交由湖北氫動力公司運營。這是國家電投在漢牽頭組建的專業化氫能車輛運營平臺,通過整合氫能產業鏈優質資源及社會資本,規模化購置運營燃料電池車輛,向用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和服務,實現燃料電池汽車集約化、規模化、一體化推廣。
自去年4月成立以來,湖北氫動力已在我省推廣投放多臺氫能重卡、氫能輕卡。其氫能重卡,每天往返于武漢、麻城之間開展砂石貨運,按每年行駛10萬公里測算,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00噸。
隨著200輛氫能車輛的集中交付,湖北氫動力正式開啟規模化運營之路。據悉,這批車輛將租賃給盒馬、京東等物流企業,在武漢經開區、東西湖區及中歐班列(武漢)沿線進行規模化商業推廣。未來,運營平臺還將繼續擴大規模,推動多品種輕型及中重型商用車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助力武漢經開區打造全國最大氫能交通示范區。
張銀廣表示,借助運營平臺,國氫科技將與東風公司、中石油、中石化及合作伙伴共同構建氫能產業生態,打通氫燃料電池、整車、加氫站、氫氣供給及車輛運營的產業鏈條,助力湖北加快建設氫能強省。
車谷初步形成氫能全產業鏈
華中氫能產業基地的加快建設,是中國車谷氫能產業快速發展的縮影。
數據顯示,包括武漢綠動在內,目前,武漢經開區已集聚14家氫能產業重點企業,涵蓋燃料電池、整車制造、檢驗檢測、制氫、加氫站運營、車輛運營等產業鏈各環節,初步形成“制氫—燃料電池核心部件—整車—研發—檢測”全產業鏈發展體系。
其中,作為“國家隊”的東風公司,國內首款全功率燃料電池乘用車東風氫舟已交付運營,自主研發的東風氫元H2·One 130燃料電池系統各項參數均達行業領先水平。截至2022年底,東風公司在氫能領域發明專利累計298項,位列國內主機廠第一,燃料電池車輛累計銷售超過3500輛,國內市場占有率達30%。
雄韜氫雄,自主研發了國內首臺通過國家強制檢驗認證的大功率燃料電池發動機;眾宇動力,取得國內首張船用燃料電池產品型式認可證書;理工氫電是國內最大的膜電極開發、生產和出口基地,累計銷售量達200萬片,實現了國產膜電極對國際壟斷的反向輸出。
在示范運營方面,武漢經開區已開通公交示范線路7條,氫能示范應用車輛達到56臺。其中,氫能公交車41輛,截至2022年底,累計運營里程近400萬公里。建成加氫站2座,在建1座。
武漢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該區將在政策引領、示范運營、檢驗檢測、技術攻關、產業集聚等方面持續用力,推動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壯大,提升武漢氫能產業整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