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通訊員 白菲斐 通訊員 賈丹
(資料圖)
成立企業投訴服務中心為非公有制企業解決急難盼愁,法律顧問上門為商會會員企業化解矛盾糾紛……6月12日,在湖北全省法治民企建設襄陽現場交流會上,更多“鮮活”經驗被展示和分享。
交流會現場(白菲斐 攝)
2022年,襄陽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827.8億元,其中,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3159.5億元,占比54.2%;民營經濟實現稅收212.6億元,占比59.7%。截至2022年,襄陽實有市場主體66.2萬戶,占全市市場主體數的98%。在襄陽,民營經濟已成為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
如何推動這些“中流砥柱”企業的法治化建設,助力襄陽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極目新聞記者跟隨觀摩團一探究竟。
點點鼠標,企業難題有人來辦
“我是天門商會的會員,在春園路開了一家餐廳,請求解決疫情期間享受房租減免政策。”早上8點半,在襄陽市城市運營中心,工作人員王瓊指著“一網通辦”電子大屏幕,介紹著非公有企業投訴平臺為企業解決急難愁盼的工作經驗。
觀摩投訴平臺服務企業情況(白菲斐 攝)
據介紹,襄陽于2020年1月成立非公有制企業投訴服務中心,屬襄陽市工商聯二級單位,主要工作宗旨就是傾聽企業心聲、反映企業訴求、維護企業權益、服務企業發展。2020年3月,襄陽所轄9個縣(市)區工商聯全部成立非公有制企業投訴服務中心,實現市縣兩級投訴服務中心全覆蓋。
當企業遇到困難時,只需動動手指在網上填寫訴求,中心就將統一受理、按責轉辦、分級辦理、限時辦復。三年來,襄陽市投訴服務中心已受理各類訴求673件,并逐步探索出線下調查分析、線下對接轉辦、線下督辦回復、線下跟蹤落實的“四個線下”工作措施,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
律師上門,矛盾糾紛及時化解
“企業遇到矛盾糾紛,我們律師就會上門紓困解難。”觀摩團一行人來到襄陽藍光創新創業孵化園五樓的湖北臥龍律師事務所,負責人李詠介紹了律所為企業服務的多個案例。
介紹漢江街道商會情況(白菲斐 攝)
藍光創新創業孵化園位于襄陽市區繁華地段,入駐企業120多家。2022年3月18日,孵化園所在的漢江街道辦事處牽頭成立了漢江街道商會,確立“以法立會、依法治會”的管理原則,聘請湖北臥龍律師事務所作為商會的法律顧問單位,成立漢江街道商會人民調解委員會,積極開展法治建設活動。
“租賃戶陳某拖欠襄陽藍光實業公司租金及管理費8萬多元,既不交費也不愿意騰出房屋,雙方產生了分歧。”今年3月,得知商會會員企業遇到難題,湖北臥龍律師事務所立即派出律師上門調解,雙方達成了“減免部分租金,收回兩間門面房”的協議,一起矛盾糾紛順利化解。
據悉,目前,襄陽全市129家商(協)會與49家律師事務所簽訂免費法律服務協議,入駐律師達359人,為民營企業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務。
部門聯動,襄陽經驗全省分享
2022年10月13日,襄陽某公司反映:該公司在還清貸款后,擔保公司不予退還貸款押金。公司起訴后勝訴,法院裁定書判定被告擔保公司即日歸還貸款押金,但被告方一直不履行。襄陽市投訴服務中心受理訴求后,立即與襄陽市中院協商并轉市中院辦理,后經高新區法院調解,雙方達成還款協議。當年12月9日,擔保公司退還貸款押金,企業全力投入生產經營,對訴求辦理結果表示非常滿意。
這是襄陽市工商聯聯合多部門力量共同為企業解難題的一個縮影。近幾年來,襄陽市工商聯積極探索建立并大力推行“工商聯+”服務機制,推動全市上下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
推行“工商聯+法院”,與襄陽市中院共同印發《關于建立健全協同聯動機制深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意見》,雙方已共同處理涉法涉訴訴求50余件;推行“工商聯+司法局”,發動律師為入駐湖北省非公有制企業投訴服務平臺的民營企業提供專業、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推行“工商聯+公安局”,開展“千警訪聯千企”活動……大大增強了企業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來自全省各地的嘉賓,在觀摩中親身感受了“襄陽探索”,現場體驗了“襄陽實踐”,直接分享了“襄陽經驗”,大家均表示受益匪淺。襄陽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胡勇表示,襄陽將深入推進優化營商環境,盡最大努力營造“尊商、重商、親商、護商、助商、安商”的社會氛圍,為推動民營經濟突破性發展營造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