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 湖北日報評論員 周磊
有媒體報道,知名景點梅里雪山附近被修上了圍墻,導致游客無法在沿途的公路邊欣賞雪山,只能購買門票前往景區修建的觀景臺才能觀景。無獨有偶,近來壺口瀑布、青海湖、賽里木湖等著名景區也被曝出這般操作,被網友嘲諷“修了墻不如再加個蓋”。
對于砌圍墻,各地給出的理由五花八門?;驗榱吮Wo環境,或為了游客安全,或者為了扶持村民等等,一些理由聽起來貌似“合情合理”,但公眾心知肚明的是,把雪山湖泊等大自然賦予的資源給圈起來,無非是“門票依賴癥”在作祟,不讓過路人不花錢“白看”。
圍墻想擋住欣賞美景的視線,其實是擋住了尋求發展的眼界。景區的吸引力,不只限于秀山麗水的風景,也包括游客的體驗和感受。跳出“門票經濟”,探索綜合消費經濟,向更高發展階段邁進,已成為熱門旅游城市的共識,景點免費或者象征性收費,是國內外眾多著名景區的普遍做法。如杭州西湖每年接待游客約3000萬人次,按照100元一張門票計算,可能會損失30億元門票。然而,根據2019年的數據,杭州的旅游收入高達4236億元,而不收門票的西湖通過自身影響力輻射周邊,帶來了至少一半的收益。旅游經濟不是單一的門票經濟,而是一個綜合性產業,可以拉動服務、餐飲、酒店、交通等相關行業,帶來更大效益。當越來越多的景區用門票免費政策“四兩撥千斤”,少數景區仍幻想通過修圍墻來圈住“搖錢樹”,既顯得短視,也難見格局。
比拆除實體圍墻更重要的,是早日拆掉心里的“圍墻”。摒棄“一錘子買賣”,不被短期利益羈絆,順勢而為、補齊短板,豐富旅游產品供給,延長旅游產業鏈條,不斷優化游客情景體驗,才是增強競爭力、實現新突破的應有作為。守著一張門票走不了多遠,轉型越及時、越主動,未來越可期,前景越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