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湖北日報客戶端訊(通訊員申玉潔、劉玉菡、夏榮)針對入梅以來的最強降雨,鶴峰縣實施縣、鄉、村三級防汛“叫應”工作機制,各級各部門多措并舉,全力應對強降雨,防范化解汛期安全風險。
6月18日11時31分,鶴峰縣氣象臺發布了暴雨紅色預警信號。在鶴峰縣五里鄉水泉村10組罐埡滑坡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員正和五里鄉及水泉村的防汛工作人員轉移當地群眾。
“山體有裂縫,下雨時水就往裂縫里灌,很危險。我也增加巡查的頻次,把情況及時上報,今天雨大,鄉里村里都來人轉移群眾。”楊春國是該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監測員,一到下雨,是他最為忙碌和擔憂的時候。
在鶴峰縣,覆蓋縣、鄉、村的防汛責任人有500多名。五里鄉水泉村村委委員何文濤便是其中之一,6月18日清早,他就來到鄉村道路張尋線開展巡查,發現了可能存在的險情,立即采取措施應對。“巡查的時候,發現有落石現象,我們就將相關情況進行匯總并向上匯報,應急管理部門也對相關道路進行了臨時封閉。”
道路封閉不久,沿線就有山體出現垮塌,大量土石傾瀉而下,樹木、沙石侵占整個路面。“在汛期,張尋線是我們村重點關注的一條主干道,這次的持續暴雨極端天氣,采取的臨時封閉道路及時,災害發生時并沒有行人和車輛經過。”鶴峰縣五里鄉水泉村黨支部書記宋慶順說道。
當天,鶴峰縣防汛辦人員在接收到預警信息后,根據預警級別啟動“叫應”機制,叫應預警覆蓋的鄉鎮防汛責任人、縣防指相關領導、相關分指揮部防汛責任人及相關應急救援隊伍。其中鄉鎮防汛責任人同樣會叫應重點村防汛責任人,相關分指揮部防汛責任人叫應山洪災害點、地質災害點、在建工程、涉水景區、水庫、水電站等重點領域責任人,督促做好預警信息全覆蓋及災害防范應對。
“我們全面貫徹落實叫應機制,把縣、鄉、村、組、點有機銜接,提前組織危險區域人員轉移避險9戶18人,做到應轉早轉、應轉快轉、應轉盡轉。重點區域采取協商機制,經過鄉防辦專題研究對轄區2 處存在隱患的道路實施了臨時封閉管控,對轄區內水域垂釣人員全部勸返累計勸返 45人。”鶴峰縣五里鄉人民政府應急辦主任田志國說道。
據了解,鶴峰縣地理環境位置特殊,目前有277個地質災害點,39個山洪災害點,81個低洼易澇點,根據省、州各級關于防汛“叫應”機制的工作要求,結合當地實際,鶴峰縣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防汛“叫應”機制,實現了信息預警全覆蓋,應急響應達到“最后一公里”。截至當天下午6點,鶴峰縣已“叫應”相關責任人180余人次,共計轉移25戶5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