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樂偉 尹政 鄭楚)6月16日一早,英山縣畢昇社區臨時便民服務點內熱鬧非凡,趕早買菜的市民絡繹不絕。
一年前這里還是業務繁忙的銀行營業大廳。從銀行到菜場,政府投入2萬元改造,農商行免費提供場地,建成了180平方小型臨時便民服務點,解決了市容頑疾。這是英山縣運用共同締造理念,通過政企合作共建,平衡多方訴求實現共贏的生動寫照。
“菜攤搬進了銀行,再也不用擔心顧客的安全了。”在康泰路賣菜近20年的攤販張阿姨高興地說。
據悉,此次投入使用的畢昇社區臨時便民服務點位于英山城南康泰路、河咀街交匯處,周邊分布小區、市場、幼兒園、醫院和行政事業單位7個,人口近8000人。因缺少整體規劃,片區道路狹窄、基礎設施差,尤其離農貿市場遠,村民自發以街為市,形成臨時攤點8個、流動攤點10個,成了市容老大難問題。今年4月份,甚至發生車輛失控沖入菜攤事故。
5月以來,英山縣將徹底解決河咀街片區市容環境問題作為城鎮建設“百日攻堅”行動重點任務,社區牽頭縣級領導將社區便民服務點建設作為“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為民辦實事”,牽頭單位檢察院會同共建單位組建工作專班,對8個臨時攤點、10個流動攤點全面調查摸底、傾聽訴求,并征求市民和周邊居民意見。
“政府要美觀、市民要出行、住戶要方便、菜農要生活,經濟下行之下,任何‘一刀切’都是對工作的不負責任。”專班負責人沈勇如是說。
面對各式各樣的要求,專班最終敲定了社區便民服務點建設方案,并得到了群眾的一致認可。但新的問題隨之出現,新建便民服務點至少要耗時半年以上,如果繼續讓菜農街邊賣菜,不僅影響“百日攻堅”成效,還容易再次發生事故。最終,該縣政府辦主動協調、縣農商行主動支持,問題迎刃而解,方案從一次性徹底解決變為先臨時應急再徹底解決。
有了群眾的支持和部門的配合,社區專班僅僅用時一周就完成了白石坳支行臨時便民服務點改造。與此同時,存在20余年200平臨時構筑物被拆除,渣土運輸車出動8臺次,清理垃圾1噸多,徹底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
“農商行是服務‘三農’的主力軍,群眾進銀行賣菜是對我行宗旨最好宣傳。”英山縣農商行董事長駱瓊表示。
據悉,隨著畢昇社區臨時便民服務點一起投入使用的便民服務網點共有3處,該縣城區道路微循環已徹底暢通。該社區一座投資260萬元、總面積780平米小型標準化便民服務點正在同步加緊建設。后期該縣還將以城市運營體制改革為契機,合理布局更多便民服務點,解決群眾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