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徐漢雄
6月19日,青島電影學院頒獎典禮現場,一名獲三等獎的女生上臺后奪走主持人話筒,宣布拒絕領獎,因為自己花三十多萬元用心拍攝的影片沒有得到學院認可。(6月20日極目新聞《青島電影學院頒獎典禮,女生上臺奪話筒拒絕領獎:自費30萬用心拍的作品,憑啥只獲三等獎?》)
(資料圖片)
女生在臺上表示不接受三等獎(來源:極目新聞)
直播回放視頻顯示,2023年青島電影學院“金象獎”頒獎典禮現場,一名獲獎女生在臺上領獎結束后,徑直走向女主持人并拿走話筒稱,她是2018級《吹響小山河》電影的導演,對于這部影片拿到三等獎,她感到出乎意料,“我們團隊很用心地拍攝制作,我個人出了三十多萬元,得個三等獎,我是不能接受的。”隨后,她便將手上的獎杯及證書放到地上,轉身離去。
女生稱作品在國際上獲過不少獎。(來源:視頻截圖)
此事引起網友熱議,有網友認為該女生勇氣可嘉,心中有不平能說出來,也有的認為,在國際上獲過獎,不表明在學校的評獎中就注定能勝出,因為評價的標準不一樣,電影也有“叫好不叫座”與“叫座不叫好”的區別呢。
據介紹,該校“金象獎”是對學生學業和教學成果的檢驗,學生通過自由組合的方式完成畢業作品,集中展現畢業生制作電影的創造性、靈性和個性。上述《吹響小山河》電影導演為尼某某,講述的是山村留守兒童眼中充滿童趣和浪漫主義色彩的異想世界,時長約20分鐘,于2022年在網上發布。目前在“新片場”平臺上有14.4萬的播放量。
女生表示個人投入了三十多萬。(來源:極目新聞)
女生感到委屈,就是這部作品她個人就投入了30多萬,學校也投入了部分資金,在學生匯報成果的作品中,算是大投入、大制作了,她表示自己是很用心地在拍攝。從效果上看,該作品在國際上獲過不少獎項,這也給了她信心與底氣,認為在學校的評獎中,應該也會有個好的結果。但正所謂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最終三等獎的結果,讓她失望,以致在領獎時當場流露出內心的不甘。
對這樣的結果,她該不該有委屈?從她個人而言,為拍這部作品付出的心血,或許是甘苦自知,她相信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獲,因此對作品的效果是寄予了厚望,加上作品在國際上多次獲獎,也表明這部作品得到了一定的認可。這是支撐她在學校評獎環節志在必得的信心所在。有這樣的期待可以理解,如此用心拍攝,就是希望工作能得到認可,付出能有回報,要不然,花那么大的力氣干嘛。
女生感到可惜(來源:視頻截圖)
但作品是自己拍的,獎卻是他人評的。自己可以給自己打個滿分,但他人如何打分就是另一碼事,如果不能入評委的法眼,那也只能是認了。
評獎這事,涉及評價的標尺,也涉及評委的看法,能否得到認同,取決于他人的審美。所以,對作品是否能獲獎,能獲多大的獎,只宜以平常心來看待。學校此次畢業聯合作業“金象獎”頒獎典禮,是兩屆畢業生學習成果的集中展現,可見參評的作品比較多,競爭也比較激烈,作品能獲得三等獎,也還是有競爭力的表現。
女生表示會繼續拍攝(來源:視頻截圖)
該女生在臺上其實也講得很好,沒有得到學院認可,覺得很可惜。但她會繼續熱愛電影,繼續拍攝,堅持個人的想法。失望不失志,繼續保持自己的熱愛,這就對了。投入能被認可,當然好,不被認可,就繼續努力。對某件作品而言,見仁見智也正常,在其他地方獲獎,不代表可以一路“通吃”,此處不能獲獎,也不代表就不好。拍電影也好,從事其他工作也好,首先是讓自己喜歡,能自得其樂,這就不會受外界評價的影響,可以專心致志,相信有付出就會有收獲,這個規律是客觀存在的,只要用心去做,最終會水到渠成,實至名歸。
對三等獎可以失望,但拒絕領獎,就顯得不夠坦然。據報道,學校連續九年組織學生聯合創作完成300余部影視作品,斬獲國內外數百個大獎,獲得國內外專家學者高度贊譽,學生在創作實踐中獲得成長。畢業作品算是一個成長的起點,以此積蓄力量,讓自己有收獲,有提升,也許比獲獎的意義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