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四川瀘州一位母親私自拆開了女兒的檔案袋,導致女兒崩潰大哭。這位母親解釋稱,自己是不小心就給拆開了,正在想辦法補救。(據6月27日極目新聞)
被拆開的檔案袋 視頻截圖
家長偷看孩子日記的消息屢見報端,然而私拆孩子檔案袋的情況卻極其少見。這樣的行為在本質上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沒有適當的邊界感,不夠尊重孩子的隱私。
以往,類似家長查看孩子隱私的行為雖然不妥,但大多沒有給孩子帶來如此明顯的不利影響,拆開檔案袋則影響到孩子今后的求學、工作,將帶來巨大的麻煩。檔案袋上貼有封條,通常看一眼也知道應該慎重對待,想要拆開,最起碼也應該詢問一下女兒,而不是如同拆自己快遞一般,隨手打開。此隨手之舉,無疑暴露了家長對孩子私人物品毫不在意的態度。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孩子應有自己的隱私空間。家長出于關心,想了解孩子的情況,也應當理性溝通,私下查看孩子隱私,最終甚至會增加母女之間的隔閡。
當然,事情發生后,母親也在想辦法積極補救。據專業人士解釋,檔案袋的拆、封都是需要檔案管理人員來操作,私自拆開后,補救可不單單是用膠水把封條貼回去那么簡單,需要核實檔案袋內的文件是否被動過,印章也需要找原單位處理。
事實上,檔案袋能在個人手中的時間是極少的,大部分時候都會存放在學校、就業單位或人才市場,調取也往往是公對公辦理。如今正是畢業季,才會出現檔案袋交給學生暫時保管的情況。對個人而言,應該更加慎重妥善地保管,不能隨意擺放。
為了避免類似情況再次發生,尤其是在未成年人對檔案袋的保管上,學校或相關機構是否可以做得更周全一些呢?比如學生畢業后,檔案袋不交由學生保管,而是學校暫存,待學生升學后直接交接至其升學的學校,或是升學前再行交給學生,以減少檔案袋出現在個人手上的時間,也可盡量避免檔案袋出現損壞、遺失的情況。
總而言之,“家長私拆女兒檔案袋”一事也是敲響了一次警鐘,檔案保管工作需要慎之又慎,而家庭成員之間,也需要相互尊重,多一點對彼此隱私的尊重,多一點邊界感,才能避免這樣的麻煩再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