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湖北日報訊(記者韓曉玲、通訊員顏麗、徐行)6月30日,“創新生物種業,賦能鄉村振興”2023年湖北洪山實驗室科技成果轉化專場活動在華中農業大學舉行?!八?、玉米新品種聯合選育項目”“油菜新品種‘墾油雜741R、墾油雜30’許可使用”“硒都黑豬新品種許可使用”等16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在現場進行了簽約,簽約金額超1.8億元。
此次活動由湖北省知識產權局、洪山區人民政府主辦,湖北洪山實驗室、華中農業大學、洪山區科學技術和經濟信息化局承辦。來自相關部門、高校、研究院所和企業的100余人參加活動,并圍繞加快生物育種產業化,發揮人才智力支撐作用,促進產出更多科技成果,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
會上介紹了湖北洪山實驗室基地與人才隊伍建設、研究成果產出與轉化、體制機制運行等情況,并發布了12項代表性成果,涉及水稻、玉米、油菜、園藝、生豬、水產等領域。
中國科學院院士、湖北洪山實驗室主任張啟發作“奉獻對人類和地球都健康的食品”主題報告,從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視野,闡釋了新時期“稻之道”。
路演環節,6項科技成果項目有關負責人從項目研究背景、現有成果、項目特色、應用前景等方面,分別對無肌間刺團頭魴(武昌魚)、高產高油優質多抗油菜新品種中油雜41、硒都黑豬新品種、優質抗稻瘟病耐高溫麥茬稻新品種E兩優603、金魚高效繁育和名貴金魚新種質創制、優質抗病鄂通兩頭烏豬新品種等新成果新技術進行了展示。
活動期間,與會代表還參觀了洪山實驗室成果實物展。
據介紹,此次活動旨在進一步促進科技鏈和產業鏈的深度融合,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未來,華中農業大學、湖北洪山實驗室將結合湖北省農業產業基礎和發展需要,進一步創造、匯聚高價值農業科技成果,加強與企業合作力度和深度,助推農業產業升級,將一流技術、一流品種應用于生產一線,服務農業強省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