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湖北日報訊(記者劉潔、通訊員劉綺、宋會哲)為強化人才引領驅動,激活人才發展活力,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7月5日,武漢市硚口區舉辦“逐夢武漢·硚首以盼”中國研究生教育長江論壇硚口區專場對接活動。
當天,廈門大學、武漢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華北電力大學、中國藥科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武漢科技大學等10所高校代表,遠大醫藥、橋科院、普羅格、聯創新銳等16家重點企業、產業園區代表齊聚漢江灣畔,在人才培養引進、項目合作共建、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開展深入交流。
高校代表首先實地參觀了中鐵大橋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葛洲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技術交易所(湖北)醫療技術轉化中心,高校專家教授與企業就有關“卡脖子”技術、智慧橋梁檢測等領域進行了溝通。
現場,7所高校與硚口區、6家重點企業在技術成果轉化、平臺載體建設、人才培養使用等方面達成合作。其中,廈門大學、武漢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南陽理工學院分別與武漢森藍智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湖北省診療設備工業設計研究院、湖北地創環境科技裝備有限公司、湖北普羅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訂校企合作協議,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科技大學、湖北商貿學院分別與團區委、聯創新銳設計顧問(武漢)有限公司、武漢市江楚開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實習實踐基地。
“此次校企合作基地的建立,將帶來多重利好。首先,基地將提供一流的實驗設備、研究平臺、技術支持和行業經驗,為我們的師生提供更好的科研條件。其次,基地將促進學術交流與合作,企業將與學校共同開展科研項目,推動人工智能領域的前沿研究。”廈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黨委副書記林蔚說。
近年來,硚口區高度重視人才引育用留關鍵環節,出臺了大學生就業創業十六條支持政策,重磅推出人才政策黃金十條,為各類人才提供高質量就業創業、醫療、教育、居住等綜合服務,年均留下大學生2萬余人。
硚口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校企地三方在創新創業、人才引進、產業發展、平臺搭建、成果轉化等方面深化合作,推動教育鏈、專業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需求鏈有機銜接,為硚口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下一步,硚口區將積極搭建校企地對接平臺,精準匹配需求,強化服務保障,做大“朋友圈”,創優“服務網”,推動校企地融合發展形成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