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耕地有了‘身份證’,不僅能掌握耕地的基本情況,還能監督耕地保護,舉報破壞耕地行為,這個系統讓我們村的耕地保護進入了信息化時代!”7月4日,當陽市廟前鎮沙河村一位村干部在“一碼管地”手機端實地查詢了耕地的信息后連連稱贊。
今年以來,當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積極推進“一碼管地”試點,大力構建耕地保護應用場景,召開專題調研會3次,實地開展需求調研10余次,制定2項耕地治理規范、1項耕地數據質檢方案,治理空間和屬性數據20余項,處理圖斑45000多個,打造了耕地保護“一碼監管”“一碼智查”“一碼管田”“一碼管賬”等4個特色應用場景,6月20日當陽市“一碼管地”系統啟動試運行。通過對當陽市全域耕地圖斑進行統一賦碼,以唯一的耕地電子“身份碼”串聯占補平衡、進出平衡、土地整治等業務數據,全面掌握每一塊耕地的數量、質量、生態情況以及耕地的流入、流出等變動情況,建立起一本耕地資源“活賬簿”,初步實現耕地狀態實時掌握和監管。
下一步,當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將繼續大力推進“一碼管地”建設,努力實現耕地信息公開、數據共享、實時監督,吸引社會公眾積極參與到耕地保護工作中來,不斷提升耕地資源保護能力,堅決守牢耕地保護紅線。
(熊縣城 李卓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