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深挖洞、廣積糧”的口號下,我國曾廣泛地開展群眾性“挖防空洞、防空壕”活動,以用于備戰備荒。進入和平年代,不少人防工程處于閑置狀態。
近年來,隨著城市開發,越來越多閑置人防工程被“喚醒”,巧妙融入城市建設,創造出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昔日“神秘地帶”,如今“身兼數職”。武漢人防工程都有哪些“跨界”新玩法呢?連日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多處探訪。
【資料圖】
蛇山人防工程成市民納涼好去處
7月1日起,武漢市開放兩處人防工程作為市民納涼點。
2022年7月,武漢市國防動員辦公室改造位于民主路284號的蛇山人防工程12號口部,作為納涼點向市民免費開放,納涼點面積約200平方米,受到群眾好評,這也是武漢市第一次把人防工程用作納涼點。
今年,又將蛇山人防工程1號口部投資改造作為納涼點開放使用,該處納涼點位于武昌區解放路后長街76號附近,總面積超過1000平方米,可容納300至400人。
記者看到,新開放的納涼點分綜合活動區、運動區、閱覽室3個區域,并配備了休閑座椅、電視機、衛生間等設施。不少市民正在納涼點內打乒乓球、閱覽書籍、觀看電視。因地處山下手機信號較差,納涼點還開放了公共Wi-Fi供市民使用。
“蛇山人防工程,曾是儲存香蕉紅酒等物資的倉庫,溫度長期保持在20度左右,九十年代期間還作為黃鶴樓地下商場開放使用,但2013年之后一直處于閑置狀態,了解到市民納涼需求并廣泛收集群眾意見后,我們開始著手改造裝修,使其成為納涼點。”武漢市人防戰備設施管理所工程師顧江濤介紹,兩處納涼點將免費開放至9月,周末正常開放,“未來,我們將視市民需求開放更多人防工程作為納涼點。”
龜山人防工程化身文旅商業綜合體
若不是工作人員指引,記者也很難發現,龜山山底“別有洞天”。
7月8日,記者來到龜山風景區西門,乘坐工作人員的工作用三輪車,深入正在改造的龜山人防工程,訝異于工程的宏偉:主通道長度近1700米,另有不少分岔路和平行路,還有10個出入口與外部的龜山北路相連。
龜山人防工程是20世紀70年代修建的大型坑道式人防工程,總面積達29211平方米。
2022年3月,武漢市國動辦與武漢城建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進龜山人防工程平戰結合使用工作,并于當年引進運營商,規劃將龜山人防工程項目打造成為以元宇宙為核心產業,集吃住行游為一體的文旅商業綜合體,包含元宇宙小火車、元宇宙兒童樂園、防空洞美食街、地下城主題酒店等8個核心項目,預計明年年初全面開放。
目前,這批核心項目正加快推進,其中,元宇宙小火車預計本月底正式開始鋪設,火車軌道鋪設長度預計1公里。項目負責人表示,希望將其打造成為全國人防工程改造利用標桿示范項目,成為武漢市的一張閃亮城市名片。
“人防綜合體” 兼顧戰備經濟社會效益
隨著城市空間資源日益緊張,如何高效率開發利用全新的城市空間資源,得到各地高度重視。
北京海淀區將人防工程改造為防空防災宣傳體驗館,館內還設計有煙霧逃生體驗室、結繩訓練室、知識搶答機等特色交互項目。
重慶啟動“山城洞天”人防工程服務民生專項行動。依托防空洞建成的“石頭房子”藝術空間,“搖身”成為具有濃厚藝術氣息的藝術空間,成為新的網紅打卡地。
杭州錢江新城的亮點工程——波浪文化城,則是隱藏于城市中心的“諾亞方舟”。該項目四通八達,集購物、餐飲、休閑為一體,還為周邊提供了公共停車位約800個。
武漢市國防動員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不斷推進武漢市公用人防工程的開發利用,因地制宜,“管”“用”結合,實現公用人防工程的戰備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最大化,讓公用人防工程彰顯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