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大峽谷研學 ? 景區供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今年的“三伏天”從7月11日開始。酷熱之下,避暑需求激增,不少市民游客開始規劃避暑旅游線路。作為湖北省避暑勝地,恩施州擁有3家5A級景區和21家4A級景區,2022年接待游客達6837萬人次,避暑度假游客超過100萬人。今年暑期來臨之前,恩施多地舉辦線上線下推介活動,景區也紛紛推出特色旅游產品吸引游客。
暑期研學游產品豐富
暑期到來,全國各地迎來了學生們的旅游熱潮。各種研學游、夏令營,使得暑期旅游市場更加豐富。
7月2日,恩施大峽谷景區迎來21名麻城學子,開啟7天主題研學活動。研學團走進被譽為“地球最美傷痕”的云龍地縫,感受2.5億年的滄海桑田和地質奇觀的魅力,營地導師帶領學生通過實地游覽,現場教學,觀察交流,提問互動,活動體驗等方式引導學生探究地縫景觀形成的原因,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以及蘊含的科學常識。此次研學活動共計7天6晚,涉及地質探究、自然科普、生態保護、土司文化、民族風情等內容。
宣恩縣彭家寨景區依托保存完好的土家古吊腳樓群落,通過完善研學基礎設施,吸引各地學校組織學生來此開展土家民俗文化、土家建筑等研學活動。
咸豐坪壩營景區推出了氣象研學夏令營,在體驗別樣自然風光的同時,提高孩子們的社會實踐能力。
日前,《2023中國避暑旅游發展報告》發布會在恩施州利川市舉行。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在主題演講中指出,這個暑期,避暑、研學、康養三大細分市場值得重點關注。面對高溫天氣,人們的避暑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強烈,各地針對避暑旅游推出的服務也都更加完善。備受關注的研學旅游市場不僅僅涉及山水自然風景,文化、科技、體育等方面也要跟上。
景區做好夜游文章
夏季不僅是旅游的旺季,更是夜間旅游的黃金期。
在利川龍船水鄉景區,夜幕低垂,登上水蓮洞渡船,泛舟江上,觀洞內激光秀,聽阿哥幺妹對唱山歌,之后到動情花谷觀看一場《水鄉賽歌會》的精彩演出,再逛逛野花谷集聚區,吃上一頓特色小吃,累了就到濕地樂園露營基地歇歇腳。
每年七月至國慶期間,龍船水鄉景區都會推出“夢里水鄉”夜游線路,通過聲、光、電、科技設備等方式營造煙霧縹緲、歌聲環繞的山水仙境,為游客打造極致光影、美輪美奐的多維度沉浸式體驗。“景區不斷推陳出新,注重環保的同時提升沿線亮化,豐富文化演藝項目,不斷拓寬營銷模式,滿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類型。”龍船水鄉景區負責人陳群介紹,今年夏季“夢里水鄉”夜游項目和“濕地樂園”項目的開放,預計總游客量將突破15萬人次。
中國旅游研究院近日發布的《消夏避暑夜游報告》指出,夏季被認為是夜游最舒適的季節,近七成避暑客會在出行期間選擇夜間旅游。報告建議,以恩施市、利川市、宣恩縣為三大組團,依托恩施女兒城、恩施不夜城、利川龍船水鄉、利川騰龍洞、宣恩仙山貢水旅游區等重點夜間景區、夜間街區、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以康養休閑夜游、民俗文化夜游、濱水美食夜游等特色亮點創新夜間休閑和旅游產品,增強產品內涵,延長旅游線路,實現串珠成鏈、以線帶面的旅游發展新格局,最終形成恩施州夜游品牌。
避暑游帶動多業態發展
近年來,恩施州出臺了一系列避暑旅游和康養地產相關政策,規劃建成一批優質休閑康養基地,打造了一批森林康養和“候鳥”旅居地,讓“涼”資源產出“熱”效應。
恩施州文化和旅游局局長邵愛華介紹,避暑旅游發展有力促進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僅利川市通過避暑旅游直接帶動2萬人、間接帶動5萬人就業。利川蘇馬蕩、建始花坪、巴東野三關、咸豐坪壩營、恩施新塘等避暑度假民宿生意火爆,成為當地致富增收的主要渠道。避暑旅游改變了以觀光旅游為主導的產業發展格局,促進了休閑康養、文化體驗、運動健身、城市旅游、研學旅行多業態發展,正在實現由夏季游向四季游的全新嬗變。下一步,恩施將把避暑旅游打造成為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的核心產品,建成1至2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形成避暑康養民宿、避暑康養村莊、避暑康養度假區和避暑康養小鎮等產品體系,打造世界康養旅居之都和國家避暑公園。
出游提示
暑期是旅游旺季,也正值高溫季節和汛期。請提前規劃行程,盡量錯峰預約,防范溺水和中暑,確保安全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