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從小到大,無論是學騎車、學游泳、和同學去游玩……背后總會傳來父母“注意安全”的提醒,以及緊急情況如何應對的一堆“說教”。小時候總會覺得父母啰嗦,隨著年齡漸長,才知道那不光是一句簡單的提醒,更是一種深切的關懷,是最長久而又最容易被忽略的愛。安全入心,幸福才會隨行,莫等失去再喊痛,為時已晚。
安全是一切的基礎,忽略安全無異于在高速上狂飆,隨時都有可能出現大的禍患。“防禍于先而不致于后傷情。知而慎行,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古人早已說透規避危險、預防為先的道理,也對遇到火災、地震等緊急狀態時的應急方法進行了不懈探索。時至今日,安全事故仍時有發生,令人無比痛心,除了警示教育意義之外,還是要進一步加大對重點部門、重點人群的安全排查,進一步提升應急處置能力,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譬如,今年5月,武漢市東西湖區柏泉街紅光社區黨支部考慮到轄區內老年人口較多,組織社區居民學習人工呼吸操作手法、室外心肺復蘇儀使用方法等,提升轄區居民應急能力,發揮了很好的實踐效果。
每個人都是自己安全的第一責任人。今年6月是第22個全國“安全生產月”,主題就是“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目的就是希望人人都重視安全,人人遇到緊急突發情況,可以科學地應對,盡最大努力減少因人為原因導致的傷亡。盡管“安全生產月”已經過去,但安全生產這根弦卻要時刻緊繃。應進一步過加大宣傳力度、強化培訓、密集演練,切實提升全民安全防范意識和應急能力。近年來,武漢市東西湖區柏泉街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安全知識宣講、社區消防演練、應急救治培訓等活動,把安全工作做深做實做細,成效顯著。社區基層組織直接面向廣大人民群眾,是打通普及安全知識、提升應急技能的“最后一公里”,要探索多樣化的安全教育方式、特色化的安全教育內容,要建立規范化的應急隊伍、開展常態化的應急演練。
“無危則安,無缺則全”。安全問題僅靠自覺和宣傳還達不到織密安全網的效果,需要加強安全制度規范,加大對違規違法行為的懲治力度。安全生產行政執法“長牙齒”,才能確保安全生產責任“不懸浮”。安全生產面前嚴管就是厚愛,敢于動真碰硬,加大執法力度,誰在安全生產上打折扣,發現一例嚴處一例。7月24日,應急管理部開始公開征求《生產安全事故罰款處罰規定(修改征求意見稿)》意見。“征求意見稿”在多處加大了罰款力度,細化了8種情形,可以按照規定罰款數額的二倍以上五倍以下對負有責任的生產經營單位處罰。嚴在平時,才能對安全生產有敬畏之心,真正落實到日常一言一行。
生命只有一次,“安全第一”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寧可聽罵聲、決不聽哭聲!”是從血的教訓中得出的深刻體會。作為個體而言,日常生活也好,工作也好,出游也好,不管有沒有父母在身邊“嘮叨”提醒,但始終要有一個安全意識牢記在心。每個人都做到了這一點,整個社會的安全感自然就會更強。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葉水清(武漢市東西湖區柏泉街道辦事處)
責編:丁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