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記者 王永勝
(資料圖)
7月28日上午,在武漢市蔡甸區索河鎮龔家渡郭家咀水域,一名“落水者”正在水中掙扎。兩艘救援艇聞訊快速出擊,劈波斬浪。而在救援艇趕到前,一架無人機帶著一個救生圈飛到“落水者”上空實施空投,“落水者”得到救援。這緊張的救援一幕,出現在7月28日上午武漢市紅十字會在郭家咀水域舉辦的應急救援演練活動現場。
救援速度硬核:4人30秒內拉繩扶正翻船
“哇,這救援速度太硬核了!”救援現場,隊員們過硬的救援技術和迅速的救援反應,獲得了岸邊不少觀摩者的點贊。
無動力翻艇自救
“快,拉繩!”演練一開始,水域救援隊員首先進行無動力翻艇自救演練,模擬舟艇遇洪水、急流等不可控情況時發生意外傾覆的場景。只見艇上的4名搜救人員在驟停傾翻后,快速尋找翻船繩,其中一名隊員拉緊繩索利用身體重心下墜的力量將舟艇拉起,然后爬到翻過來的艇底,其他隊員協同配合,齊心協力手抓翻船繩,利用身體重量,運用杠桿原理將舟艇翻正,而后快速爬上舟艇完成自救。
無動力翻艇自救
武漢市紅十字會應急救援隊隊長陳金貝介紹,救援人員有時會遇到復雜天氣、急流甚至洪水,一旦舟艇傾翻,搜救人員需要快速自救。要在最快的速度內成功完成自救,對隊員之間的配合性和協作度都有著較高的要求。
無動力翻艇自救
“O型救援”技術運用離心力原理,通過舟艇快速旋轉,將落水群眾營救上船,這種救援方法可以使救援人員在危險水域環境中入水救人。
“O”型救援演練中,一名“落水者”落入水流相對平穩的水域,頭部露出水面,正發出呼救聲。救援隊員駕駛救生艇前去救援時,前期直線加速靠近“落水者”,在僅相隔數米處時,救生艇突然按順時針方向轉彎,并圍繞“落水者”按O型路線環繞行駛。
“O”型救援
“O”型救援
此時,船艇在旋轉路徑及艇身后方發動機重量的作用下,艇身向內側傾斜,使艇內的救援人員離“落水者”更近。在到達最佳施救距離時,救援人員直接用手一把抓住“落水者”,將其從水中拉出,成功救入艇內,整個施救過程僅用時10秒鐘。施救上岸后,岸上的救援隊員立即為落水者進行心肺復蘇等救護措施。
“O”型救援
“黑科技”助力:無人機、無人艇齊出動
在綜合演練中,救援無人機吸引了不少觀摩者駐足圍觀。記者在現場看到,救援無人機不僅能通過航拍,將救援現場的實況傳送給地面接收站,還可通過操控懸停在水域上空,將救生圈等救援裝備快速精準空投到被困人員手中。
無人機空投救生圈
無人機空投演練中,一名“落水者”正在水中掙扎,兩艘救援艇快速出擊,劈波斬浪。而在救援艇趕到前,天空傳來一陣機翼轉動的聲音,一架無人機帶著一個救生圈飛到“落水者”上空實施空投,“落水者”得到救援。救援現場,除了精準空投的無人機,在水上不停搜救的無人艇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隨著科技發展更新,現代救援逐漸轉化為一場科技較量。”陳金貝隊長介紹,無人機作為一款體積小、易攜帶的救援裝備,在救援現場情況分析、評估,救援物資轉運等方面能充分發揮其自身優勢。無人機一方面可以作為“安全員”,實時關注救援現場情況變化;一方面可作為現場“搜救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展開搜救工作;還可以作為救援信號,表明救援人員已在附近,給予被困群眾心理安慰。
孤島救援
“開展應急救援培訓演練,可以幫助我們熟悉鞏固應急救援技能。”活動現場,參與演練的救援隊員們紛紛表示,目前正值防汛關鍵期,武漢又屬于水域較多的城市,組織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
孤島救援
據了解,截至目前,武漢市紅十字會已相繼成立了武漢紅十字應急救援隊、武漢市紅十字醫療救援隊、武漢市紅十字救護轉運隊、武漢市紅十字會心理救援隊等四支紅十字應急救援隊伍,并在多場災情期間展現了紅十字力量,各區紅十字會也成立了救援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