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松滋作為全省試點,以“共同締造”理念引領改革農村小型項目建設機制。截至今年6月底,一年半下來,全市共建設1424個20萬元以下農村小型項目,節約資金3700萬元。
過去,松滋農村項目要列入政府項目庫后方能獲得建設資金,5000元以上需鄉鎮審批,超過5萬元必須進行招投標。一個項目需要鄉鎮黨委會審定、鎮三資辦審批,時長至少1個月。設計、預算、監理、招投標等環節,還要近20%的費用。整個項目建設下來,村民全程不參與。
2021年春,老城鎮胡家崗村修建一條3公里機耕道,計劃在原有土基上鋪碎石。項目預算12萬元,審批花了30多天,前期環節費用2萬元。工程完工沒多久,路面就坑坑洼洼,施工隊走了無人管,村民紛紛“吐槽”。
2022年成為全省農村小型項目建設機制試點后,松滋結合省里意見和地方實際,規定20萬元以下項目極簡審批,村部公示,村民同意,向鎮里提供設計圖、工程量清單、預算材料,鄉鎮容缺受理、備案登記、合并審批。設計、預算、監理、招投標環節,不再聘請公司,由鎮包村干部、村“兩委”、鄉賢和村民代表共同把關。
胡家崗村3組有南瓜田近千畝,道路又窄又破,貨車進出不便。村委會采納村民意見修3.5米寬、1公里長的水泥路,上報鎮政府同意后開建。村干部從鄉賢人才庫里找“專家”,無償出圖紙、做預算。村里木工、電工、泥瓦工等參與建設,一星期就竣工。
經對比,這條路找外面公司要52萬元,村里只用了28萬元。去年以來,胡家崗村16個項目概算364萬元,實際支出261萬元,節省近三成?!肮澚鞯脑搭^在于村民共同參與?!贝妩h支部書記杜永雄介紹,項目建設中,鄉賢出資出智,村民投工投勞,項目完工后,熱心村民還組隊義務管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