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城市是大多數人居住、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城市建設發展事關每一位市民,而住房問題更是如此。近日,湖北省住建廳強力聚焦解決新市民、青年人與“一老一少”的住房需求,堅持把“讓人民群眾住上更好的房子”作為工作基點,讓廣大人民群眾從“住有所居”穩步邁向“住有宜居”。行動和政策的背后反映了人民城市為人民的城市建設發展宗旨,也讓廣大市民在住有所居、住有宜居的道路上邁出堅實步伐。
做好多渠道保障,完善住房供應體制機制。要推進住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企業自主籌建、國有企業投資運營、政府新建收購等方式優化住房供給思路,采取“統籌新建、改建盤活、政策支持”等方式強化市場機制作用。通過新建,為新市民和新青年提供更多更好的住房,特別在需求集中區域,如城市商圈、企業園區、優勝美地、交通便捷等區域新建住房;鼓勵將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企事業自有閑置土地、產業園區配套用地,以及利用非居住存量房屋,如空置的商業辦公樓、工業廠房等,改建為保障性租賃住房,既縮短資金回報周期,又降低稅費;加強土地、財稅、金融等政策引導,鼓勵企業將部分閑置國有公房盤活,建設成高標準、低租金的保租房。
聚焦多樣化訴求,精準描摹居住需求“畫像”。各類人群對于住房需求大有不同,近年來,各地積極踐行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深入不同場所、不同人群廣泛開展調查研究,努力實現需求和供給精準對接。對于老舊小區和一老一小的家庭住戶,住房改造應秉持適老化和兒童友好原則,充分考慮老人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完善水電路氣網等小區運行骨架,補齊無障礙設施,加裝電梯,開設幸福食堂、四點半課堂等,打造社區復合交往場景。對于新市民,新青年,應加強保障性、臨時性、長租房住房供應,人才公寓、租購并舉、拎包入住等方式讓人才留得下住的好,如宜昌市近年來把青年工作當作戰略性工作來抓,在全國率先為在校大中專學生建立住房儲備金賬戶,新建上萬套保租房,發放分類人才租房購房補貼,用最大誠意留人。
優化宜居度體驗,加快推進完整社區建設。在今年召開的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提出了關于“讓人民住上更好房子”和“提升住房品質”的高質量住房建設的重點工作要求,顯然,住房品質已經成為不少住宅新的追求,其核心在于居住便捷化人性化、智能化數字化和社交化場景化。具體而言,應加強便利店、菜市場、電影院、健身房等商業服務設施和家政保潔、養老托育、就醫入學等生活服務設施的鏈接,接入智能社區管理服務平臺,提升數字化布局水平。如宜昌百聯慧谷公寓因配套設施齊全和充足的社交空間贏得住戶一致好評,武漢之寓·未來人才公寓因其全套智能化家具和多樣化共享空間成為年輕人爭相入住的房源。此外,高品質的社區還應探索社區溝通議事平臺,廣泛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積極培育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增強歸屬感。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王佳峰(宜昌秭歸)
責編:楊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