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8月5日,記者隨長江文化促進會專家學者參觀世界規模最大的水電工程專題博物館——三峽工程博物館,只見前來研學的學生、旅游團隊絡繹不絕。
三峽工程博物館距離三峽大壩約1公里,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空中俯瞰,外形為截流四面三角體。走進大廳,迎面而來的是大型沙盤,上面為長江大型水電樞紐實景造型。白鶴灘百萬千瓦水輪機組模型、三峽大壩如何發電……嘉賓們觀看工程微縮模型,在中國水電發展歷史長卷中“穿越”,了解三峽工程百年圓夢歷程,探索三峽工程背后的奧秘。
大江安瀾、黃金水道、綠色能源、水利民生、生態屏障……講解員詳細介紹了三峽工程防洪、發電、航運、水資源利用等綜合效益利用情況。值得一提的是三峽集團在三峽工程建設中開展了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文物搶救保護行動,投入19億元實施文物保護項目1000余項。三峽工程博物館三峽館展出大溪文化陶缽、屈家嶺文化陶盂等多件文物。博物館還設有好奇水電研學中心,面向中小學生,以“好奇探索”的方式開展水電科普教育。
三峽工程博物館是展示三峽工程的專題博物館,建筑面積為2.1萬平方米,展陳面積為1萬平方米,設有三峽館、工程館、水電館等基本陳列館,以及好奇水電研學中心、專業交流中心等專題展廳,于2022年8月正式開館。該館是中宣部命名的“三峽工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核心場館,是水利部“國家水情教育基地”和教育部“三峽大壩研學基地”主要場所,先后被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湖北省社科聯評定為“全國水電科普教育基地”“電力科普基地”“湖北省社會科學普及基地”。今年5月,該館又增添一國家級教育基地——入選2023年度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