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8月5日,在三峽工程魚類資源保護湖北省重點實驗室,百余個大池子分布在室內,一條條中華鱘歡快地游弋,吃著精心調制的飼料。隨行的工作人員介紹,目前養育的成年中華鱘已達數千條共計2.5萬公斤,還有眾多剛孵化出來的中華鱘幼苗。
這是三峽集團保護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促進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修復的生動寫照。三峽工程魚類資源保護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成立于2012年,現有長江珍稀魚類物種保護技術研究、長江水生生態研究和長江珍稀魚類繁殖育種研究3個方向。三峽集團始終以物種保護為己任,開展重點物種保護核心技術攻關,建立全周期物種保護體系。通過持續開展中華鱘、長江鱘等長江珍稀特有魚類物種保護,通過長江魚類資源保護流域化布局,實施流域化水生生態保護與修復等綜合性策略。
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總工程師姜偉介紹,截至目前,三峽集團已累計保護繁育長江珍稀特有魚類近100種,人工增殖放流超1095萬尾。其中,中華鱘放流累計為68次,共550萬尾。今年放流活動前,科研人員給接近成年的大規格中華鱘打上了衛星標記,后期將通過衛星標記監測,評估中華鱘在我國近海海域分布情況,分析影響其野外存活及活動的主要環境因子,為中華鱘海洋生活史研究和下一步相關保護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