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設施先進齊全的嶄新校園拔地而起,先進教育實驗設備不斷引入,高學歷人才紛紛走上講臺……建縣30年來,孝昌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學校布局日趨合理,辦學條件不斷改善,師資配置更加優化,各類教育協調發展,一流的教育匯聚成光,照亮孝昌高質量發展之路。
教育是一座橋梁,一邊是個體成長,一邊是社會進步。一座城市發展得好不好,民生幸福是重要的衡量標準,其中,教育是關鍵要件。牢牢牽住教育強縣的“牛鼻子”,必須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在孝昌三十年發展的過程中,始終把教育當成最大的民生事業,不斷完善各地教學基礎設施。為了讓每個孩子都實現“上好學”的愿望,孝昌接力奮進,每年投入地方公共預算收入的2/3用于教育事業發展,先后新建了縣一中、完善改造了縣二中、建成了九年一貫制清溪學校。同時支持民辦孟宗中學、卓宇學校、孝昌縣外國語學校,緩解城區教育資源不足,滿足人民群眾對寄宿制、多樣化教育的需求。辦學條件、辦學理念明顯改善,夯實了教育之基,孩子們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再到“好上學”。
一流的教育,不僅是指一流的硬件設施,還要有足夠的教育公平。鄉鎮學校師資力量、教育水平相對城區比較薄弱,如何讓鄉村的孩子也能上好學,上得方便、上得公平,學得扎實,既學到知識,又提高素質,實實在在關乎幸福感。孝昌縣深入推進教聯體建設,讓薄弱學校也能夠享受到優質的教學資源。花園鎮農莊小學與花園鎮第二小學組建融合型教聯體,實行“師資同盤、教學同步、培訓同頻、文化同系、考核一體”的辦學管理模式,學校結對,以城帶鄉、以強帶弱,實現抱團成長。目前,全縣教聯體總數達到13所,成員學校達37所,縣域義務教育得到優質均衡發展。
化民成俗,其必由學。好的教育塑造靈魂、塑造生命。聚焦素質教育和特色教育,孝昌縣積極響應孝感市建設“中華孝文化名城”發展戰略,化身呵護孝文化傳承的“園丁”,用地域特色文化育德育人。組成《孟宗孝行故事》宣講團,深入到各中小學進行講座,普及孝美善行故事,向孩子們詮釋了孝文化的深刻內涵。打造金色農谷研學營地,以“培養新時代的行知者”為宗旨,堅持“以行踐知、成長你我”營地理念,以孝文化、紅色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為特色,面向全市和省內外大中小學生開展綜合實踐、研學旅行、勞動實踐活動。實現了靜態非遺的活態傳承路徑,培育了更多德才兼備的人才。
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離不開系統性創新的支撐,而好的教育,應是一場無止境的探索與領悟。百年大計,教育先行。始終堅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孝昌三十年發展的內生動力,也將是其未來騰飛最持久的后勁。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周桂菊(湖北宜昌?)
責編: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