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垃圾治理、資源節約,為居民打造和美宜居家園,是民心工程,更是建立生態宜居美麗家園的重要一環。
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已有二十多年,各地堅持牢樹綠色發展理念,積極探索創新,持續強化舉措,取得階段性成效。步入新征程,深入推進垃圾治理工作,持續攻堅推動垃圾治理成果再鞏固成效再提升意義重大。
聚焦綠色發展,推動垃圾治理產業化。綠色發展需要產業化來支撐,垃圾治理產業化更是解決生活垃圾、建設美好家園的重要途徑。一方面堅持社會化與專業化相結合的道路,樹牢新發展理念,積極發展走在行業前列的新型環保產業,緊盯前端垃圾直運模式,減少中轉造成的二次污染,提升環保效能;盯住后期垃圾處理效能,持續推進環保產業鏈發展成型。另一方面堅持因地制宜的發展思路,立足實際,發揮地域特色進行產業轉型升級,以推動節能環保產業拉動消費需求,以增強節能環保技術拉動投資增長,推動節能環保技術、裝備和服務水平提升,打造集生態文化、工業旅游、科教示范的各具特色生態城鄉環境。
聚焦改革創新,推動垃圾治理市場化。消除“臟亂差”現象和“垃圾圍村”,完善垃圾治理工作,需以市場化破解專業化難題。充分激活市場主體的活力,積極引入尖端品牌環保企業參與垃圾治理,打造垃圾治理良性競爭、優勝劣汰的有序競爭環境,密切關注企業運行情況和政策訴求,及時送上政策咨詢,引導企業創新垃圾回收模式、形式,破解“垃圾回收期長、處理難”“回收渠道單一”“群眾參與度低”等問題,進一步提高居民群眾的參與度,改善人居環境。此外,還要完善綠色低碳政策和市場體系,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等市場機制,建立地區間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為垃圾治理市場化提供制度保障。
聚焦農村短板,推動垃圾治理全域化。全面實現鄉村振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要統籌推進城鄉垃圾治理工作,將垃圾治理與鄉村振興有機融合,開展地毯式環境衛生整治,全面推行農村垃圾城鄉一體化處理,持續提升農村生活環境,綜合整治農村水系,打造無蠅無蚊村,著力增強綠色農業發展新優勢。要加強宣傳督導,通過村委會、大喇叭、公告欄等載體,上門入戶加強對村民垃圾治理宣傳教育,定期對農村人居環境進行督導檢查,建立一套體系完備、監管科學、保障有力、成效明顯,具有本地特色的城鄉生活垃圾治理體系,力促垃圾治理全域化,實現農村垃圾治理常態長效。
垃圾治理是文明意識的持久問題,也是一個基層治理的命題。讓我們一起努力,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深刻認識實行垃圾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身體力行踐行垃圾治理工作,形成全員參與,綠色可持續的良好氛圍。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李楠(武漢經開區)
責編:王舒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