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7月28日,河南省審計廳發布了《關于2022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該《報告》公布了河南省特大洪澇災害災后恢復重建審計情況,揭示了部分災后恢復重建資金使用不合規、截留災后恢復重建資金、虛報項目開工完工、工程質量不達標、非受災項目違規獲取重建資金等問題。河南省審計廳回應稱11月底前公布全面整改報告。(據8月9日央廣網)
來源:河南省審計廳官網
近日,特大暴雨襲擊京津冀,多地發生嚴重的洪澇災害,牽動人心。而2021年7月發生在河南的那場嚴重的洪澇災害,居然以這種“冷門”的審計報告的形式,再度成為公眾熱議話題,讓不少人感到詫異,又感到氣憤!
從古至今,賑災救難都是人命關天、至關重要的大事,救災款能不能專款專用,落到實處,決定著受災百姓生活能不能盡快回到正軌,財產損失能不能盡可能挽回,一些受到損毀的重要公共服務設施能不能及時恢復,地方防災減災能力能不能增強等,無論是為了保障民生福祉,還是維護社會經濟發展秩序,救災款都是救急錢、救命錢,絕對不能濫用,更不能亂用。
《報告》中關于特大洪澇災害災后恢復重建審計情況(央廣網發 河南省審計廳官網《報告》部分截圖)
但就是這樣一場全國關注的洪災,災后重建資金管理居然被查出如此多的漏洞,可以說是千瘡百孔,觸目驚心。根據審計報告,發現有242個項目建成后存在質量問題,涉及73個縣區,投資額共計33.46億元;162個項目推進緩慢,涉及投資額31.27億元;24個項目未經驗收就交付使用,涉及投資額33.46億元;還有22個項目虛報開工或完工情況,涉及計劃投資額12.83億元。最讓人氣憤的是,衛輝市等2個縣融資平臺截留災后恢復重建資金3091萬元;3個非受災項目違規獲取重建資金3.75億元。
本該用于重建家園、扶助災區的資金,就這樣被拆分、被侵吞,很多資金根本沒有花在刀刃上,還有的甚至來路和去向都不明,嚴重影響了災區的重建進程,違背了國家劃撥專項救災資金的初衷,極大地損害了受災地區群眾的利益。利用資金管理漏洞,挪用、截留、侵吞災后重建資金,是典型的違規違紀行為,而挪用國家用于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情節嚴重,致使國家和人民群眾利益遭受重大損害的行為,更可能構成挪用特定款物罪。把國家的救災款當成“小金庫”,把百姓的救命錢當成“唐僧肉”,簡直是罔顧法紀,膽大妄為。
救災款沒有實打實地用于救災,不但讓群眾利益受損,讓百姓生活受困,也凸顯出救災重建資金的使用過程依然缺乏透明度和公開性,讓一些不規范,不合法的行為鉆了空子,更讓一些居心叵測的人有了可乘之機。這樣顯而易見的違法違規行為,如此普遍地在監管部門眼皮子底下發生,更讓人覺得困惑和疑慮:監管為何在這整個過程中失靈,為何沒有及時發現并制止違規行為?為何沒有守好專款專用的閘門?為何沒有將受災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這則審計報告如同一記重錘,再次警醒了災后重建資金嚴格監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這些救命錢到底是怎么被浪費、被濫用的,必須一查到底,嚴肅追責。各地更要多措并舉,進一步細化操作流程,按照規定做好災后重建資金使用的公開公示流程,堅決杜絕任何形式的截留、擠占和挪用,對于一切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等違法違紀行為,都要嚴懲不貸,確保救災資金真正用于災區重建,真正保障百姓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