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道街新晉網紅小吃
武漢一家門店的臟臟包。大眾點評網友曬圖
(資料圖)
紅極一時的惠靈頓牛排牛角包
8月9日,話題#臟臟包為什么現在沒人吃了#沖上微博熱搜首位,引發網友熱議。
“臟臟包”是用巧克力可頌涂上卡仕達醬,再裹上很多可可粉,由于外表看起來臟臟的,咬上一口,嘴角和手上都會因粘上許多巧克力而看上去很“臟”,因此取名為“臟臟包”。
2017年下半年,臟臟包開始風靡全國,各大烘焙店趁熱迅速推出同款,成為不少烘焙店里最暢銷的明星產品。定價二三十元的一個的臟臟包,在巔峰時期曾最高被炒到120元1個。
然而,這一“超級網紅”產品最終沒能逃過過氣的命運。極目新聞記者走訪武漢多家烘焙店,難尋臟臟包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檸檬塔塔、開心果可頌、奶酪貝果、堿水結等一眾新晉明星產品。
不僅是臟臟包,脆皮五花肉、酸奶大麻花、炸薯塔、梅花糕、熱奶寶……極目新聞記者注意到,近年來眾多網紅餐飲沒了聲量。
網紅產品更新迭代為何這么快?
臟臟包在烘焙店幾近消失
8月9日晚,在武昌街道口一家烘焙店內,五六位顧客人手一個托盤,放著堿水面包、奶酪貝果、丹麥熱狗、藍莓派等面包甜點。極目新聞記者看遍貨架未看見臟臟包的身影。
“我們沒有臟臟包這個品類賣,可以試試巧克力可頌、奧利奧軟歐包,和臟臟包一樣都是巧克力口味的。”該店店員介紹,自去年她來到該店工作以來,就沒看見過店里上架過臟臟包。
當談及是否有臟臟包限購、顧客為購買臟臟包大排長隊的現象,上述店員表示“沒有”。
而在幾年前,臟臟包風靡全國時,限購、排隊是不少烘焙店的普遍現象,甚至有顧客為了吃上臟臟包,不惜從“黃牛”手上花費上百元購買。
2017年年中,北京網紅店Bad Farmers & Our Bakery以限時售賣的方式推出臟臟包,僅在下午1點、5點半時段出售,迅速在社交媒體上引起反響。此后,全國眾多連鎖烘焙店、茶飲店紛紛推出臟臟包品類,就連羅森等連鎖便利店也賣起了臟臟包。
據媒體2018年初報道,工作日下午2點半,上海日月光中心廣場某茶飲店的臟臟包已經售罄,工作人員稱,店鋪每天分三個時間段銷售臟臟包,下午1點、5點半以及晚上8點,每個時間段只售賣100個左右的臟臟包,基本上半個小時就賣完了。
8月9日,在社交平臺#臟臟包為什么現在沒人吃了#話題下,網友紛紛留言:“性價比不高”“熱量炸彈”“太膩了”“吃完臉上、手上都是巧克力,需要擦半天”等拒絕的理由。
烘焙界產品多次更新迭代
在臟臟包之前,法式甜品“馬卡龍”已經席卷過各大烘焙店,最終因為價格太貴、甜度過高,而迅速“銷聲匿跡”;與臟臟包同期在網絡上走紅的“沙皮狗慕斯蛋糕”,因栩栩如生的3D沙皮狗造型,受到不少網友喜愛,線下烘焙店紛紛復制該蛋糕上架售賣,現在同樣難尋。
近一年內,網紅輕奢烘焙品牌“B&C”在成都、武漢、南京、蘇州、寧波等地開首店,消費者要想進店選購面包需排隊三四個小時。其招牌產品“原創惠靈頓牛排牛角包”售價58元,開店初期每人限購一個,一度被“黃牛”代購炒至350元轉售。
而如今,各種口味的貝果、開心果可頌、堿水結、檸檬塔塔等烘焙產品,接二連三成為小紅書等社交網絡上的新晉網紅。
“烘焙界的產品更新迭代非常快,我們幾年前也趁熱做過臟臟包,大概一年多銷量就明顯不行了。”南京一家烘焙店創始人劉先生介紹,烘焙產品很容易復制,以臟臟包為例,說白了就是一款普通的起酥面包,制作過程簡單,但不同烘焙店復制出來口感可能參差不齊,“如果它叫巧克力起酥面包可能不會有人在意,正是因為有了‘臟’這個噱頭,再加上社交媒體的傳播,才迅速引起了消費者的好奇,但復購率不高。”
劉先生表示,烘焙界競爭非常激烈,大眾消費者都追求新鮮感,口味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改變,因此需要不斷推出新品和改進產品來滿足消費者的口味和需求,“像近兩年流行‘養生’‘健康’概念,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追求低糖低熱量,口味沒那么出眾的堿水面包反而成為不少減脂人士的首選,臟臟包這種‘熱量炸彈’市場空間就小了許多。”
不少網紅餐飲都沒了聲量
不僅是烘焙界,極目新聞記者注意到,近年來眾多網紅餐飲沒了聲量。
武昌糧道街是武漢知名網紅小吃街,是外地游客“武漢旅游攻略”里的高頻打卡地。脆皮五花肉、酸奶大麻花、炸薯塔、梅花糕、熱奶寶等小吃,只要在網絡“紅”過,幾乎都曾出現在糧道街。
“兩年前酸奶大麻花最火的時候,這條街上至少有10家店在賣。”家住糧道街的市民王女士介紹,那時只要看到門口排長隊的,大部分都是排隊買麻花的,生意最好的店還曾推出限購措施,每人每次最多買兩根。
而8月9日,極目新聞記者走遍整條糧道街,僅看到一家酸奶大麻花店,但并非單一品類,該店還掛著荔浦芋頭餅、煙囪面包等招牌。脆皮五花肉、肥腸包大蔥等昔日網紅小吃,在糧道街上也僅有一兩家在售,同樣兼售其他當下熱門小吃。
拇指生煎包、冰湯圓、口蘑蝦滑、芋泥冰、手打檸檬茶是目前糧道街上開店數量最多的小吃品類。記者粗略統計發現,售賣拇指生煎包、冰湯圓、口蘑蝦滑的門店在整條街上加起來有十多家。
對于網紅小吃頻頻更新迭代現象,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分析稱,網紅小吃通常通過社交媒體等渠道迅速積累一大批粉絲,但這些粉絲對于網紅產品往往只是一時的追捧和興趣,并沒有形成長期的消費習慣。與此同時,網紅產品很容易被模仿和復制,市場上會出現類似的競爭產品,導致消費者的選擇多樣化,甚至導致消費者“審美疲勞”出現逆反心理。
“網紅產品僅依賴于短期的炒作和宣傳,一旦炒作效果逐漸消退,消費者的興趣也會隨之減弱。”柏文喜表示,商家需要建立長遠的經營策略和規劃,不只追求短期的炒作和利潤,而是注重品牌的持久發展和市場的長期占有,保持產品的創新和獨特性,不斷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新品,以吸引消費者的持續關注。通過品質保證和服務提升來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忠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