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院落話農事,區域協作謀發展。與恩施高山鄉村龍坪鄉相隔500公里,在武漢市洪山區梨園街道,活躍著這樣一群忙碌的身影——區域協作結對幫扶干部,當地的百姓們親切地稱他們為“洪山家人”。
(資料圖片)
近年來,為深入貫徹落實習黨中央對深化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洪山區梨園街道與建始縣龍坪鄉建立結對幫扶。“龍坪山上菌蔬肥,藥圃雞棲半掩扉。”梨園街黨工委、辦事處多次帶領街道區域協作工作領導小組實地考察,緊緊圍繞“建始所需、洪山所能、合作共贏”及“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務求實效”的原則,動員全街各方面力量抓產業、促發展、惠民生,用實實在在的成績,讓村民擁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足感。
機制創新助推鄉村振興
“結對幫扶怎么開展?”“梨園有什么資源能幫助建始發展?”“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最是開端礪初心,成如容易卻艱辛。
距離遙遠、交通不便、信息不對稱……面對結對幫扶中一道道關卡,2022年8月梨園街道黨工委書記李瓊首赴龍坪靠前指揮,實地考察蔬菜、藥材等產業基地,在與龍坪鄉政府的座談會上共謀發展思路,明確了以產業發展為抓手,進一步深化產業合作、文旅互動、民生保障等重點工作,建立將龍坪鄉作為梨園街道第“N+1”個社區的共建模式。
實地調研考察后,梨園街道黨工委、辦事處高度重視,成立了區域協作工作領導小組,進一步細化幫扶任務,壓實“幫縣帶村”主體責任,制定黨建共建、結對幫困、凝聚合力等多種措施,為推進區域協作結對幫扶工作提供堅強組織保障,確保結對幫扶任務從嚴從緊抓好落實。
謀定而后動,篤行以致遠。如今,在龍坪鄉黨委、政府和梨園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通力合作下,龍坪鄉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產業共建實現美鄉富農
立夏清晨,微雨中的龍坪還有一絲涼意,但是平菇培育基地的工人們已經開始熱火朝天地打包出貨了。
“我們的高山蔬菜品質很好,只是找不到出路。”兩年前龍坪鄉負責人還在為銷路發愁,如今村民們都信心滿滿,“現在我們都是有多少貨就能出多少貨。”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關鍵點,深化產業合作是洪山區結對協作的重點和突破口。“美好不止在夢里,規劃不只在紙上”,要以產業引領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在實地調研走訪龍坪鄉的蔬菜、藥材生產基地后,梨園街道結對幫扶的干部們在田間地頭頭腦風暴,集思廣益共謀發展,提出了“網絡直播”“網紅帶貨”等新型互聯網宣傳銷售模式。同時,鼓勵龍坪鄉當地干部走出去,去梨園街道、優秀企業掛職,學習產業新思路。
兩年間,梨園街道發動轄區內企業實地考察龍坪產業,支持特色農業發展,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擴大產品宣傳,積極開展產銷協作,動員國網湖北省電力公司、國家電網華中分部、華電社區愛心黨員等多方資源共同助力解決困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累計協助完成建始縣農副產品的總交易額近三十萬元,募集轄區內幫扶捐款十萬元。通過定標準、建廠房、拓銷路、塑品牌……龍坪鄉的高山蔬菜、藥材產業發展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中形成規模效應。
文旅互動繪就康養金地
冬雪落林海,高山意更寒。避暑勝地高山龍坪聲名鵲起,如何擦亮恩施龍坪高山康養金地的名片,服務龍坪文旅產業招商引資和助推文旅產業提檔升級,是梨園街在結對幫扶過程中,一直在思考的課題。在深入考察龍坪高山、林場、自然資源,又橫向調研了相鄰鄉鎮發展旅游的優秀做法后,李瓊書記分析并提出,龍坪鄉文旅資源特色鮮明,具有深入挖掘和持續開發的巨大空間,有必要針對性地加強品牌宣傳。
在龍坪鄉文旅宣傳片的基礎上,梨園街道提出創意,圍繞文化+旅游的主題打造IP,通過新聞紀實的手法,講好龍坪故事,將龍坪鄉民風淳樸、物候多樣的特點,以及適合康養、旅游、采摘、度假等資源宣傳出去。
經過溝通協調,和前期策劃,梨園街道聯系專業影視團隊,歷時一年,取景龍坪四季,定制主題宣傳短片,逐幀記錄每一個大自然饋贈的盛景。
春看杏雨百花,夏享清涼肆爽,秋賞層林盡染,冬觀玉樹瓊枝……一個藏在鄂西深處的美麗鄉村,悄然揭開面紗。
區域協作使命催人,廣闊天地大有可為。未來梨園街道還將和龍坪鄉一起,將龍坪故事,將創新鄉村振興的故事,講到洪山、武漢乃更廣闊的地方。
(通訊員 徐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