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何婧 通訊員王冬梅)芝麻、花生等食品是如何榨出油來的?自己家榨的油和外面買的食用油哪個更安全呢?一瓶飲料中的含糖量有多少呢?8月10日,武漢市市場監管局“康康姐暑期科普親子游”活動第九場,走進了武漢食品化妝品檢驗所(以下簡稱“武漢食檢所”)。小朋友們不僅學習了食品的檢測過程與食用油的制作過程,還通過親手做實驗直觀了解飲料中含有一定量的糖,也認識到過量飲用含糖飲料的風險性以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在食檢所的油脂小試基地,小朋友們參觀了制油生產的機器,了解到提取油脂的兩種方法。武漢食檢所質量檢驗工程師王澍講解到,“食用油的制作方法有很多種,我們這里主要有兩種方法。第一個是壓榨法,是古代一直沿用的制油方法,其步驟主要包括蒸炒、壓榨、過濾、脫膠、脫酸、水洗、脫色、脫臭。第二個是水代法提取芝麻油,過程包括把篩洗好的芝麻在炒鍋中炒酥;用石磨將芝麻磨成細麻醬坯;按比例將油坯和開水放入鍋中,通過攪拌、沉淀后把油分離提出來。”
對于市民購買食用油的注意事項,王澍強調,“首先要在正規商超購買。購買時應詳細檢查食用油的標簽、品牌、配料、等級、生產廠家、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等是否符合要求。”除此之外,王澍也提到,自制油在工藝和衛生方面容易不達標,黃曲霉毒素含量容易超標,所以應盡量從正規途徑購買食用油。同時,宜按照家庭人數選擇合適小包裝食用油,買回家后,最好存放在陰涼干燥處,避免高溫和潮濕,防止食用油長時間開封后變質,對人體帶來健康風險。
隨后,小朋友們在實驗室里親自動手計算和稱量了飲料中的糖分含量。“沒想到,一瓶飲料中竟然有這么多糖。”水廠路小學二年級的魏羽晞說,經過這個小實驗,她知道了以后要多喝水少喝飲料。食檢所的講解員也介紹,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規定,每天添加糖的攝入量不超過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而過多地喝含糖飲料,會增加人體的肥胖風險、高血壓風險、高血脂風險和冠心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