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國家考評組對宜昌國家節水型城市建設進行復查,經過一系列考評,宜昌各項指標均達到了國家節水型城市的相關考核要求,完美通過國家節水型城市復查驗收。而且,“宜昌模式”的節水型城市建設得到了考評組的大力點贊。
國家節水型城市是城市節水的最高榮譽,宜昌于2019年被授予“國家節水型城市”稱號,成為湖北省第三座國家節水型城市。在推進城市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把水資源問題考慮進去,全力做好“水文章”,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有助于合理開發、高效利用城市水資源,保障城市經濟和建設可持續性發展,共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提升節水意識,讓節水、惜水在全社會蔚然成風。水是生命之源,不僅是維持一切生命的物質,也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精神文化發展的重要基礎資源。如果百姓沒有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社會沒有形成節約用水的氛圍,再多的措施,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另外,可能在很多人眼中,宜昌因水而生、因水而興,擁有長江、清江、黃柏河等多個水系,是一座不缺水的城市。即便如此,宜昌及周邊縣市未雨綢繆,從未忘記水資源的寶貴。更何況,歷史上的宜昌曾經不止一次敲響過缺水警鐘。全面推進節水行動,建立健全相關制約制度;優化居民階梯水價,切實提升市民自覺節水意識,減少水資源浪費;制定年度節水宣傳方案,探索一系列實體化、載體化、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舉措,提高群眾對節水工作關注度,樹立全民水憂患意識和水資源節約保護意識,形成節水、惜水、愛水、護水、親水的濃厚社會氛圍。
精細用好每一滴水,激發節水內生動力。滴滴清水,用之不覺,失之難存。節水是關乎城市發展的大事,也是人人可為的小事;更是從擰緊水龍頭、節約每一滴水的“順手事兒”。也許有人會對“一滴水”不屑一顧,可據測算,如果一個水龍頭一秒鐘漏一滴水,一年便會浪費掉360噸水。若任由跑冒滴漏現象發生,一個城市有60萬個水龍頭關不緊、20萬個馬桶漏水,一年就會損失上億立方米的水。“莫以善小而不為”,節水就從你我做起、從細節做起、從點滴做起,節水不是過“苦日子”,而是適度轉變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學會“適量用水”“一水多用”。
加強科技創新,拓展節水深度和廣度。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用水日益增多,供水壓力日益增大,面對有限的水資源總量,加強節水技術創新研發,深化節水科技賦能,提高再生水的利用率,以科技創新引領節水高質量發展。譬如,獲得專利的宜昌南玻硅材料公司污水處理技術,處理后的污水可以養魚、澆灌、回用生產,年均排水量僅占用水量的28%;宜昌臨江溪污水處理廠將生活污水處理凈化后,可用于河道補水或綠化、清掃、消防等市政用水以及工業生產。實施節水技改、回用再生水,不僅可以實現節水目的,又能減少污水排放量,更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城市發展的共贏。
不舍細流,方成江海。水資源事關人民群眾福祉、事關中華民族長遠發展。節約用水、合理用水,才有用不完的水。做好“水文章”、用好“每滴水”,讓節約用水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成為全民運動和社會風尚,助力打造更多、更高水平的“節水模式”是對今天的生命負責,也是對未來的生存擔當。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馬雨欣(宜昌枝江)
責編:詹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