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演練( 通訊員供圖)
(資料圖片)
8月16日,極目新聞記者從湖北孝感市應急管理局獲悉,該市出臺《全市防汛救災預警叫應工作機制》(以下簡稱《機制》),建立健全“預應一體、一觸即發、應而有效”的防汛救災預警叫應機制。
該《機制》明確了預警叫應啟動標準、處置流程、響應措施“15條措施”,助力該市科學有效做好防汛救災工作。
科學分類制定啟動標準
該《機制》從防汛救災需求出發,依據氣象情況、造成影響等因素提出不同啟動標準,力求應對災害科學精準。
當氣象部門發布強降雨、強對流等重大天氣預報情況時,相關職能部門要通過通知、短信、傳真等形式及時發布提示提醒,指導做好災害防范應對。
當氣象部門發布暴雨及雷電、大風等強對流天氣橙色、紅色預警信號后,相關職能部門和地區要第一時間啟動氣象預警叫應機制。
當因強降雨、雷電、大風、水庫泄洪、工程出險等可能引發中小河流洪水、山洪、滑坡、泥石流、城鄉內澇等災害及次生災害事故時,由相關職能部門依照專項應急預案或工作方案,綜合天氣、汛情、險情、災情發展情況進行研判后,及時啟動響應并開展應急處置。
分級跨級制并行促叫應提速
建立扁平快捷預警叫應,是打通預警信息上傳下達“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方式。該《機制》明確提出,一般情況下,實行分級叫應,采取市、縣、鄉、村逐級傳達。特殊情況或緊急情況下,市級或縣級可直接跨級對基層相關部門和單位開展叫應。
發布橙色、紅色預警時,各級防指及水文、水利、自然資源、住建、交通等行業主管部門必須采用電話叫應,及時向主管行業領域和重點地區有關對象發布預警。發布橙色預警后,30分鐘內須完成重點行業領域和區域叫應,紅色預警則縮短到15分鐘。
氣象部門將實時向市防指及相關成員單位、下級氣象部門發布氣象預警信息,并根據氣象情況,選擇高效合理方式開展叫應工作。
壓實各級各部門防汛救災責任
該《機制》要求,各級各部門要建立面向公眾和防汛責任人的兩條預警主線,通過廣播、報刊、網絡等途徑加強安全提示,提醒危險區人員做好轉移準備,減少不必要出行,避免前往危險區域。
嚴格落實防汛救災縣、鄉、村“包保”責任制,面對黃色、橙色、紅色三級預警,按照應急預案打好坐鎮指揮、靠前督導、一線包保的防汛救災措施“組合拳”。
嚴格執行受洪水威脅區域人員“八個必轉”,落實好人員轉移避險五級“包保”責任制,停課、停工、停業、停運、停止戶外集體活動等措施,確保災害來臨前應轉盡轉、應轉必轉、應轉早轉,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同時,該市有關領導、專家和救援隊伍要及時到受災一線,加強現場組織調度,科學制定搶險救災方案,迅速開展人員搜救、傷員救治、險情搶護等工作,穩妥安置受災轉移人員,緊急調撥救災物資,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