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8月12日晚八點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文化和旅游部聯合攝制的大型文旅探訪節目《山水間的家》第二季于總臺央視綜合頻道(CCTV-1)播出第二期第二站走進秭歸縣萬古寺村。主持人尼格買提與中南大學中文系教授楊雨、影視演員王洛勇到橙香四溢的湖北省萬古寺村,聆聽當地借助臍橙產業不斷“橙”風破浪的振興故事。也讓更多人了解到秭歸的屈原文化、激發出到秭歸旅游品橘的沖動,為秭歸鄉村振興賦予更多“橙”香味。
近年來,萬古寺村所屬的秭歸縣逐漸形成生產新格局,柑橘樹上一個個嫁接痕跡記錄下了當地柑橘品種的進化歷程,也見證著正在萬古寺村徐徐展開的《橘頌》新篇章。向世界展示了秭歸的獨特峽江風貌、厚重的人文精粹和富饒的物產家珍,為秭歸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秭歸將把柑橘作為“頭部”農業產品,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以柑橘“小切口”帶動農業產業“大變化”,讓秭歸“家珍”暢銷起來。
科技興農是臍橙產業發展的硬核支撐。此次節目中,“山水小分隊”隨橙農深入果園,共同完成臍橙訂單。一筐筐黃澄澄的臍橙在果園軌道運輸機、無人機的幫助下快速出園,現代化智能農用機具的廣泛使用讓當地橙農告別傳統的肩挑背馱,不僅提高了運輸安全,也幫助他們實現增收致富。要推動傳統柑橘產業迭代升級,必須改變科研創新模式,讓專業人才在“泥土”里成長,讓科技特派員進鄉村、傳技術、扶產業、促增收,激活農民發展內生動力,讓先進科技成果在“泥土”扎根,成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排頭兵;構建一流的農業科研人才隊伍,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在技術指導和跟蹤服務中科普農技知識,服務農業生產,為柑橘產業發展提供更多助力。
品牌是農業競爭力的核心標志,是現代農業的重要引擎,更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支撐。現在網絡信息海量,不管農產品的質量有多好,也會面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難題,要把做好宣傳推介工作放在核心位置。秭歸柑橘根植于本地屈原歷史文化,蘊含濃郁地域特色,在一定程度上詮釋著當地的飲食文化、性格秉性和特色記憶,也對外彰顯著秭歸的獨特性品質。要利用好直播、抖音、公眾號、微信朋友圈等渠道,對秭歸柑橘開展形式多樣的宣介、打造更多讓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網紅爆款”。爭取主流媒體支持,立足本地電商平臺,開展“下單助力”活動,實現秭歸柑橘流量和銷量的雙漲。
要全面推進秭歸縣鄉村振興事業,各鄉鎮要爭相發力,打造精品,為秭歸鄉村振興賦予更多“橙”香味。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田路(宜昌秭歸)
責編:丁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