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當前,正處于“七上八下”的關鍵時期,防汛減災面臨嚴峻的形勢。越到關鍵時刻,越是考驗水利基礎設施完善程度,更是考驗響應速度和擔責力度。非常時期,當有非常之為,只有立足“防大汛、搶大險、救大災”,主動將各項準備工作及關口前移,織密防汛“安全網”,才能守護好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主動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防汛能力?!爸吻G楚必先治水”。圍繞治水,要提前謀劃,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步伐,補齊水利工程短板,構建治水網絡“骨架”。近年來,宜都市未雨綢繆,謀劃一批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十四五”謀劃項目總投資約140余億元。完成建設長江干流堤防提檔升級工程、清江干流近期防洪治理工程等項目,加快推進解放排洪溝綜合治理、裴饒沖山洪溝治理等項目,不斷完善防洪、排澇保障體系,防汛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主動完善預警預演機制,消除安全隱患。防汛工作,測、報、防、抗、救環環相扣,牽一發而動全身。作為責任部門,氣象、水利、應急等部門應系統梳理各類防御方案、洪水調度方案。強化信息共享和預警預演,聞“汛”則動,形成上下一體,互通互聯的“安全網格”。8月10日,湖北省防汛指揮部部署了全面開展模擬歷史極端強降雨防范應對的復盤推演工作,以“演”代“查”,補齊網格漏洞,進一步消除隱患。主動權牢牢把握在手里,就能有條不紊,遇事不慌。
主動扛牢防汛救災責任,落實防汛部署。從以往應對極端天氣的經驗來看,結果好不好,關鍵在責任落得實不實。各個環節,一招不落,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就能得到有效保障。我們不僅要將目光放在大江大河、大型及防洪重點中型水庫、主要蓄滯洪區,還要聚焦山洪溝、“頭頂堰”,將相關責任人防汛責任“結”打牢,工作部署到位、協調調度到位、應急響應到位、措施落實到位,才能應對洪水考驗。
生命重于泰山,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防汛救災就是“趕考”,只有完善防洪體系,提升應急能力,扛牢使命責任,不忽視每一個細節,才能將這張“網”織密扎緊,呵護江河安瀾,保群眾平安。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盧耀宗(宜都市水利和湖泊局)
責編:廖逢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