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近日,為深度融入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理念,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在實踐中體悟中國式現代化的磅礴偉力,華中科技大學青馬學校百人政務見習團經開區實踐分隊走進以金域藍灣社區為代表的多個“共同締造”試點社區,在一次次走訪、一聲聲問答、一滴滴汗水、一個個點贊中探尋“中國之治”的實踐密碼。
堅持人民至上,明確發展思路,締造美好家園。為深入聚焦居民需求、落實問題導向,金域藍灣社區積極搭建議事平臺,通過微信群、24小時物業服務熱線、線上線下議事廳等渠道匯總需求清單、落地群眾巧思、反饋項目評價,順利解決了活動陣地改建、“老破小”設施翻新、高空拋物等治理難題。瞄準群眾需求的“靶心”,武漢經開區積極將“共同締造”理念具體落實到民生實事項目中,實現精細化服務。同時,以民生小事為“著力點”,讓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在人民心中生根發芽,推動群眾從“站著看”到“跟著干”再向“自己管”轉變,真正激活社會治理的“神經末梢”,不斷增進人民福祉。
整合多方資源,增強發展動力,締造美好生活。化居民結構復雜的挑戰為機遇,金域藍灣社區下足“繡花”功夫的同時,巧妙挖掘潛在資源、用活平臺資源——充分發揮其優越的地理條件和居民人才資源優勢,加強校社合作、企社聯動以“借勢發力”,創新性地推出“社區合伙人”制度以“落地開花”。即通過“張榜”廣發招募令、“揭榜”認領微實事、“評榜”問效解難題等流程的有效運行,推動共建單位、轄區校企、下沉黨員等用智創新共建方法、用力落實共建方案,開展假期托管、居民運動會、心理輔導、法律咨詢等活動,滿足了群眾不斷增長的文化精神需求。于未有事業創新中奮力開拓,聚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物質精神文明兩手抓,向綜合性幸福社區進發。
聯合“青”“外”力量,厚植發展優勢,締造美好未來。“善用機會里的黃金時刻是生活的一大藝術”,對于基層治理亦是如此,提升現有優勢,點石成金,方成蝶變。作為“國際化社區”試點,金域藍灣社區積極營造和諧的社區環境,引導中外居民共同締造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并在國際社交媒體上展現客觀真實的中國社區風貌。作為“青年服務社”試點,金域藍灣不斷加強社校聯動合力,打牢團青隊伍根基,提升團青陣地活力,探索構建“1+1+N”社區青年志愿服務模式、與高校簽約授牌“社會實踐基地”,引導朝氣蓬勃的青年群體利用自身所學服務基層,研究解決“共同締造”中的實際問題,在基層的歷練中不斷“爬坡過坎、攻堅克難”,勇當先鋒隊、善啃“硬骨頭”,涵養基層情懷,為基層治理貢獻“可持續”的強大生力。
社區治理既是國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眾感知公共服務效能和溫度的“神經末梢”。青馬學子乘興而來,立足于見習崗位,用心用情讀懂“共同締造”工作中的每一個生動案例;盡興而歸,淬煉于基層實踐,用智用勇賡續“中國之治”火熱實踐里的青春華章。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侯前越(武漢經開區)
責編:王舒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