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唐天琪 通訊員王欣、熊心宇)專業賦能,科技助農。近三年來,武漢輕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千余名學子深入湖北、河南、廣西、云南、新疆等20多個省市及自治區的田間地頭開展調查研究,通過實地考察、指導農特產品牌培育、教授電商運營方法,提高農特產銷量,積極發揮“大食品”學子的專業優勢,為助農和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調研研究的初衷:用食品專業知識助推老區農特產
【資料圖】
2021年開始,武漢輕工大學食品學院與該校對口幫扶的麻城市堰頭垸村開展電商助農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食品學子在麻城市福田河鎮、堰頭垸村等地開展麻城特色農產品品牌打造,通過拓展銷售渠道、多渠道運用電子商務運營的方法進行鄉村振興的調查研究。
調研結束后,研究成果被運用到當地的農產品開發和運用中。同學們制定專業助農特產推廣方案,針對村里的其他直播帶貨達人,開展深挖農特產紅色故事、搭建抖音小店、渲染直播間氛圍等一系列幫扶課程。
學生助農團的工作成效受到當地政府和村委會的肯定,村支書楊作柱激動地說:“助農團將我們的‘土網紅’變成了‘真網紅’!”
調研研究的延伸:為全國美麗幸福的鄉村建設添磚加瓦
食品學院通過“全員參與,線上線下共協作”的社會實踐機制,組織學生們利用寒暑假,通過“三下鄉”“返家鄉”的社會實踐活動方式,走訪當地具有代表性的鄉鎮及下屬村莊。截止目前,學生已調研走訪全國20多個省市州、500多個村鎮,收集問卷50000余份,調研農民合作社300余家,村集體500余個。
調研活動中,各年級學生與各地相關干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及村戶進行深入交談,從鄉鎮農產品的銷售和鄉村電商發展兩方面了解互聯網時代各地鄉村振興現狀,并完成相應的調研分析報告。
經過近3年時間的打磨與沉淀,食品學院助農團不斷完善調研考察幫扶工作,已經形成了一套涵蓋電商培訓講座、農產品技術指導、生產銷售狀況分析、營銷模式提檔升級等系列化、結構化的電商助農特產銷售模式。調研給“大食品”學子觀察和思考鄉村發展、基層治理提供了一個契機和平臺。
調研成果應用:學科競賽、幫扶成效頻出彩
走千家,訪萬戶。食品學院的學生們在做起宣講員的同時還做好了信息采集員。通過統一的信息收集平臺,食品學院近年發布了11套相關調查問卷。每個假期,學生們通過數據的收集、分析和考察,撰寫了關于食品產業發展、電商產業振興和居民營養膳食等多個方面的調研報告,其中,“鄉村振興搭上電商‘快車’——基于大別山村鎮電子商務發展的實地調研”調查報告獲得湖北省第14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銀獎。
“團隊成員利用紅色文化與生態民俗相結合的方式體現文旅融合,幫助村民掌握了實用技能,為他們帶來了更多新理念與新思想,實現了技術提檔升級,進一步推介了麻城農產品,帶動農民增收。”在麻城調研期間,福田河鎮政府、黃土崗鎮政府對團隊的幫扶成效給予了肯定。
將社會實踐、走訪調研與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相關聯,與農業化現代化國情相聯系,武漢輕工大學食品學院通過豐富第二課堂和社會實踐的形式,讓學生們深入鄉村、深入企業、深入田間地頭,依托食品專業知識服務基層,助力鄉村振興,用行動彰顯食品人的使命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