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對人為水土流失進行監管,是水行政主管部門的一項重要法定職責。”8月23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省水利廳二級巡視員吳遵雄介紹,近年來,全省水利系統始終控制人為水土流失“增量”作為工作的首要任務,采取一系列應對措施,取得明顯成效。
人為因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開發、城市發展和工程建設等,如毀林毀草、濫墾濫牧、開荒擴種、陡坡耕作、開礦修路及棄土棄渣等活動。
吳遵雄介紹,十八大以來,我省始終把水土保持法治、體制、機制建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修訂了《湖北省實施水土保持法辦法》,出臺了《湖北省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辦法》《水土保持補償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等文件,逐步建立了一整套上下銜接、系統規范的水土保持法規管理體系。
從2019年開始,我省將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管目標任務納入年度“河湖長制”考核重要內容,通過實行水土保持目標責任考核、開展水土保持履職督查,壓實了各級黨委政府水土保持主體責任。
“十四五”以來,我省以遙感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持續強化生產建設項目和生產建設活動的監管。據統計,2020-2022年三年共審批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10613個,排查疑似擾動生產建設項目圖斑23442個;開展水土保持監督檢查工作17413次,下達整改意見5178份;立案178起,結案110起。通過打好水土保持監管“組合拳”,全省水土保持違法違規項目數量逐年減少,有效防止了人為水土流失的發生。
吳遵雄介紹,下一步,全省水利系統將依法落實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制度,強化事前事中事后監管,加強人為水土流失全鏈條全過程監管,實行水利、交通、能源、礦產等不同行業項目差異化針對性精準監管;建立健全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制度,采用遙感監管、風險項目重點監管、行業服務信用監管、“互聯網+監管”等方式,全面監控、及時發現、精準判別人為水土流失情況,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此外,還將進一步健全發展改革、自然資源、水利、公檢法等部門監管信息共享、違法線索互聯、案件通報移送等工作機制。推動建立水土保持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檢察公益訴訟協作機制,充分發揮司法保障監督作用,同時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水土保持審批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便民利企服務,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對于重點生產建設項目,將開辟綠色通道,進一步壓減審批時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