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8月12日,人民網刊發《年中文化市場觀察:加速回暖 創新破圈 文化之光點亮美好生活》 一文,指出從春節檔、暑期檔電影點燃大銀幕,到三星堆博物館新館、曹操高陵遺址博物館驚艷開館......上半年,國內文化和旅游消費市場強勁復蘇,展現出新氣象、新活力。
文化產品是一種特殊商品,除一般商品屬性外,兼具道德價值判斷屬性。一部優秀的影視作品能給人以啟迪,一場精彩的舞臺藝術能給人以震撼,一首美好的歌曲能給人以鼓舞,一本動人的小說能給人以力量。譬如,《亮劍》直觀真實的向我們呈現抗戰場景,無關乎劇情多么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令觀眾相信、認可。梅蘭芳演《白蛇傳》中的白娘子“一戳一扶和一推”出神入化的經典動作,讓我們體會到戲劇之美。雷霆之聲可以鐘鼓象,風雨之變可以音律知,《黃河大合唱》高昂的旋律唱響民族凝聚力。剖析《西游記》作者吳承恩的人生閱歷,幾乎與張居正改革同時期的廟堂之外,處江湖之遠的射陽一帶,市民生活多姿多彩的一面躍然紙上。
數據顯示,繼春節檔《流浪地球2》《滿江紅》等電影打響開門紅后,五一檔《長空之王》《人生路不熟》和端午檔《消失的她》《我愛你!》票房更是亮眼。國家電影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18日7時,我國2023年電影暑期檔票房達178億元,超過2019年177.79億元的成績,創造了新的暑期檔票房紀錄?!堕L安三萬里》夢回大唐愛,寓教于樂,做到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封神第一部》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考驗,經得起市場檢驗,構筑起了大氣磅礴的史詩神話世界,激發觀眾對傳統文化的無限向往。
春節水暖鴨先知。恰如影評所述“中國文化就是我國電影最大的底氣”,泱泱中華,文脈綿綿,深厚的文化積淀是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根和魂,乘著文化繁榮的春風,文化建設必將迎來新高潮。話巴山夜雨,巴蜀兩地攜手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聯袂創新產品激活文旅活力,總投資400多億的30個重大文旅項目助力巴蜀文旅走廊加速崛起?!叭A夏第一城池”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賡續“襄陽好風日”精神,“一句話叫響襄陽、一首歌唱美襄陽、一本書傳奇襄陽、一個平臺盡看襄陽”系列活動蹄疾步穩,馬躍檀溪遺址和孟浩然故居,對應三國文化、詩詞文化,如兩盞明燈,助力襄陽持續提升文化影響力、城市軟實力。
文明圣火自古未絕,文明長河奔騰馳騁。文化產品是時代精神的縮影,文化創作是時代發展的印記。一人、一書、一影、一景都可能不經意間帶火一座城。精品佳作塑造城市“符號”和“標簽”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不勝枚舉,展望未來,喚醒城市“沉睡”資源,推廣出去、打出名聲,讓更多的優質文化沁潤人心。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張志克(襄陽宜城市 )
責編:詹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