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實習生 柯鈴敏
“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學堂里,小學二年級的王佳琪和幾名小伙伴正在學堂里開心地閱讀著。8月22日,占地500㎡,歷經三個月完成籌備布展的湖北咸寧市咸安區馬橋鎮高賽村王家畈職夫學堂桂子書屋正式揭牌。
據了解,職夫學堂原名王家畈學堂,由當地商人王職夫捐建,是咸安境內僅存的民國時期興辦的教育典型。1937年,為了讓王家畈學堂造福村民,王職夫號召全村人一家出一個雞蛋,算作村民捐資;附近村民開始把子弟送到學堂免費上學,好學之風漸漸興起。
“66年間,王家畈學堂堅持鄉村辦學,用文化浸潤著一代代王家畈兒女。”咸安區馬橋鎮黨委書記曹凱介紹,去年以來,按照“修舊如舊”原則,馬橋鎮完成了王家畈學堂主體結構修復工作。
據悉,桂子書屋由湖北科技學院捐贈打造,書屋位于職夫學堂一樓,由該校藝術與設計學院歷時三個月設計布置。書屋環境寬敞明亮,涵蓋時政,國學,科普,農業等種類書籍1732本,此外,還展示了眾多馬橋鎮的歷史照片,書香縈繞間,承載著濃濃鄉愁。
去年以來,湖北科技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教授、副院長彭勁帶領團隊,結合高賽村歷史文化背景,對王家畈學堂進行詳細布展設計,展現桂花文化、桂花文創產品和國學啟蒙教育等。
“學堂倒了又重修布展,真是變了樣。”80歲的袁秀云老太太起了個大早趕來看熱鬧。正在現場進行抖音拍攝的村民王利群興奮地說,小的時候在這里讀書,古色古香的學堂承載了幾代人的鄉愁記憶。
“王家畈學堂是咸寧市具有深遠影響力的教育坐標和文化符號,折射出鄂南鄉村近代教育的發展史。”湖北科技學院圖書館黨委書記黃瑞春表示,學校將支持書屋不斷充實,完善圖書資源和相關服務設施,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給村民和兒童講書,豐富村民的精神生活,助力王家畈實現鄉村振興。
“目前,職夫學堂經過修繕,一樓是桂子書屋,二樓有繪畫、唱歌等藝術課堂和民國教師宿舍室內陳設布置,可供游客拍照體驗。”高賽村黨支部書記王秋林稱,除捐贈書屋外,今年,湖科藝術與設計學院還受邀為村灣量身定制百余幅墻繪,結合村莊特色營造美麗鄉村景觀,成為一大亮點,吸引游客紛紛打卡。
(圖片由通訊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