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湖北日報客戶端訊(通訊員鐘軍、王穎、趙樹娟)宜城是畜禽養殖大市,今年以來積極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加大現代設施農業投資力度,大力推廣畜禽規模化、設施化養殖,一批蛋(肉)鴨標準化集約化全封閉立體多層籠養鴨房拔地而起,智慧養殖賦能畜禽業向綠色高效轉型。
走進位于鄭集鎮的湖北瑞翎有限公司新建的標準化肉鴨養殖場,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整齊的鴨舍,智能化數字管控中心大屏上實時顯示鴨舍情況,數萬只肉鴨享受著智慧化帶來的新生活。
“自動化管控確保了鴨舍自動恒溫、自動上水上料除糞。”湖北瑞翎有限公司養殖廠經理代建華說,“今年公司投資2000萬元,新建標準化肉鴨養殖鴨欄舍13棟,總面積2萬平方米,單批存欄可達50萬只,年出欄360萬只,產值超1.1億元。”
據介紹,傳統養殖鴨棚養殖1畝地養殖1000多只,自動化多層立體鴨舍1畝地養殖2萬只,每年可以多養一個批次,存活率提升3%,綜合效益提升3倍。
鄭集鎮是傳統的養鴨大鎮,10年前,因粗放式養殖,隨著規模的擴大,一度以鴨糞污染環境。近年來,宜城市通過畜禽養殖污染專項整治,引導蛋鴨、肉鴨養殖集約化、標準化、生態化、規模化發展,不僅提高養殖效率,還改善了生態環境。
目前,宜城的鄭集、劉猴、小河等鎮共建有集約化全封閉立體多層鴨舍、雞舍15棟,養殖規模達74萬只。兩年內,該市計劃推廣到40棟,養殖量可達200萬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