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老年心身病區走進江岸區科苑社區? 通訊員 供圖
(資料圖)
50多位銀發老人積極參加了科普學習? 通訊員 供圖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陳識)9月7日,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老年心身病區走進江岸區科苑社區,在“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來臨之際為社區居民舉辦科普講座。
本次進社區送醫活動由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和武漢晚晴楓養老助殘服務中心聯合主辦, 科普講座的主題為《記性不好,是衰老還是疾病?——癡呆的識別和預防》。50多位銀發老人積極參加了科普學習,并就自己關心的問題與精神衛生專家交流互動,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人們常說的癡呆病,學名叫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根據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ADI)發布的《世界阿爾茨海默病2018年報告》顯示,目前全世界至少有5000萬的癡呆患者,到2050年預計將達到1.52億,其中約60%-70%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2023年2月,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疾病高創中心主任賈建平在國際知名阿爾茨海默病研究刊物上發表論文,公布了一例被臨床診斷為阿爾茨海默病的19歲患者——這是迄今世界上最年輕的阿爾茨海默病例。
?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王宗琴大夫介紹,癡呆是指由于神經退行性變、腦血管病變、感染、外傷、腫瘤、營養代謝障礙等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種獲得性的大腦綜合征,其特征是認知功能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領域受損,并可伴有人格改變、精神行為癥狀等。認知障礙嚴重干擾了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動中的獨立性,不能歸因于正常老化。
王宗琴大夫建議,當自己或家人出現以下癥狀時,建議盡快到醫療機構的記憶門診或老年門診就診:
第一, 記憶減退,尤其是近記憶減退,比如剛做過的事兒記不清楚了,剛說過的話轉頭都不記得了。
第二, 做事的計劃性和效率下降,做不好原本非常熟悉的工作。
第三, 語言能力減退。比如言語減少,用詞簡單。
第四, 對時間,地點,人物的定向出現障礙。比如分不清春夏秋冬,搞不清楚早上還是晚上外出,不知道回家的路。
第五, 性格發生改變,比如既往溫和的,現在變得脾氣暴躁。
第六, 社會交往減少,待在家里不愿意出門,孤僻少語。
第七, 出現焦慮,抑郁,沖動,暴躁,敏感,多疑等精神行為癥狀。
王宗琴大夫還建議,當家里有確診的患者時,家人應當定期帶患者到醫療機構就診;鼓勵患者多參與社交活動;帶領患者做一些認知相關的訓練;站在患者的視角去鼓勵,陪伴,照顧他(們)。
武漢晚晴楓養老助殘服務中心張蕾提醒居民朋友:“ 得了這個病,不要怕,也沒有什么羞恥的,咱們先篩查。我們晚晴楓的社工,照護師可以帶您一起去篩查,排查。即使是得了,你如果是輕癥以及重癥之前,你也可以好好生活,十年20年不成問題!”
接下來的兩周,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將圍繞“阿爾茨海默病的防治” 這一主題繼續開展醫療惠民活動,普及精神衛生知識,幫助老百姓更好地了解和照顧自己和家人的精神、心理健康。